■樊仁秀
宝宝患中耳炎较成人更为多见,应该说是宝宝的常见疾病。
由于宝宝的解剖、生理、病理、营养、免疫以及代谢等方面都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各项功能发育尚不健全,所以很容易受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引起感染。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出现鼻炎、咽炎、喉炎等并发症,进而引起耳咽管发炎或阻塞,导致中耳炎。
如何保护宝宝的耳朵?
1.注意保持宝宝耳廓和外耳道的清洁和干燥。在给宝宝洗头、洗澡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外耳道进水,或在每次洗澡后,用婴儿专用细棉棒,轻轻将耳廓和耳朵擦拭干净。
2.不要随意给宝宝挖耳屎(医学名词:耵聍)。宝宝外耳道有耵聍腺,正常情况下每天都在不断地分泌耵聍,随着宝宝的吞咽和咀嚼运动,多数都可自行排出,无需特殊处理。
3.发现宝宝耳屎较多,可以将宝宝头部固定,轻轻挖出耳屎。这样可以预防宝宝突然反抗,造成耳道损伤,甚至捅破耳膜。
如何预防中耳炎?
1.给宝宝喂奶或喂水时,要尽量避免呛咳或漾奶,否则都有可能呛入耳咽管,引起中耳炎。另外,不要让婴儿躺着吃奶或喝水,由于体位的原因,奶水很容易流进耳咽管,引起感染。
2.对于幼儿,首先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腔、口腔、咽喉和气管等器官的感染。这些是引起中耳炎最常见的病因。要让宝宝保持正确的饮食习惯,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随着气候交替变化,应及时增减衣物。
3.要积极防治传染性疾病。麻疹、流脑、乙脑、腮腺炎等都可能导致宝宝患中耳炎,造成听力下降。因此,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积极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
4.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应特别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清洁,以防细菌蔓延,感染到中耳。
5.避免意外伤害。切莫让宝宝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黏膜损伤、感染。儿童喜欢活动、逗闹,不小心碰伤耳道,会引起感染,严重者也可引起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