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工商部门深入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
本报讯(记者聂国春)记者从6月14日召开的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专题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各地工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要求,集中执法力量,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地沟油”等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对重点食品品种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对酒类市场的专项整治执法行动等5项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据统计,今年1-4月份,全国工商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49.61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854.37万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18.12万个次,取缔无照经营1.28万户,查办违法案件1.76万件。
国家工商总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王予集介绍说,《食品安全法》实施两年来,工商部门始终把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两年来,工商部门突出抓好食品市场主体准入、质量监管和行为规范等各项监管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积极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年来,工商部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共出动执法人员1840.8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3908.5万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77.3万个次,取缔无照经营16.1万户,查办违法案件14.89万件。
王予集说,今年各地工商部门加大了对乳制品、食品质量监管与抽样检验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今年1-4月,天津、河北、内蒙古等19个省(区、市)共对乳制品违法经营行为立案179件,其中结案133件,移交公安部门3件;查处不合格乳制品10286.07公斤,取缔无证照食品经营户619户,吊销营业执照4户。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中,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49.61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者854.37万户次,检查食品添加剂经营者12.49万户次,查处无照经营12803户,吊销营业执照78户,查扣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19832公斤,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82.83万元。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记者了解到,国家工商总局下一步将围绕以下5个方面重点工作,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结合农村食品市场特点,集中整治从非法渠道进货和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仿冒知名食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连锁配送和送货下乡经营食品行为,严格规范农村食品经营秩序。
二是深入开展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严格乳制品经营主体、婴幼儿乳制品经营主体规范管理,强化乳制品流通许可管理和注册登记管理。严格监督乳制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和经营记录制度,积极推进乳制品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建设。
三是深入开展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销售劣质食用油等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严把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准入关,依法登记注册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和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以及食品添加剂虚假标识标注行为。要严格规范食用油经营主体资格,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劣质食用油以及从非法渠道来源的食用油的违法经营行为。
四是深入开展对重点食品品种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执法行动。继续突出粮食制品、肉制品、食用油、豆制品、饮料、膨化及油炸食品、酱腌菜、罐头、速冻食品、酱油、食醋、月饼、糕点、老年人食品、儿童食品等品种和“十一”、中秋节、元旦、春节等节日,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无照以及经销过期、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行为,严厉打击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五是深入开展对酒类市场的专项整治执法行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清理不符合经营资质的白酒和葡萄酒销售单位。严格落实白酒和葡萄酒经营者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依法查处销售假冒伪劣白酒、葡萄酒违法行为,重点打击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酒类商品违法行为。对依法确认的假冒伪劣和不合格的白酒、葡萄酒,以及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仿冒知名酒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