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本堃
将一些猫进行外科手术后,可将其变成极其精密的窃听器,让其潜伏在窗台、公园长凳以及垃圾桶里进行窃听,然后通过植入猫体内的元件将声音信号传递给情报人员……一些冷战时期的军事著作中,曾提及关于利用“窃听猫”盗取机密的实例。而在当前,“窃听猫”又再度出现,且正在安卓(Android)手机平台中疯狂传播。
近日,网秦云安全数据分析中心率先截获了一款名为“安卓窃听猫”(SW.Msgspy)的安卓恶意软件。据技术人员分析,其在以系统信息管理软件为名植入到用户手机之后,会在手机开机时自动启动,并在后台发送“灵猫已开始使用……”短信内容到指定号码,给予病毒作者反馈之后同步在手机后台启动静默录音功能,全程监听手机通话信息和周围环境音,并通过自动联网的形式进行上传。
手机安全专家指出,和以往发现的窃听类软件相比,“安卓窃听猫”对手机类别和其开通的电信业务没有过多的要求,利用后台录音+联网上传的方式窃取隐私,且具备监听手机周围环境音的功能,使其不但监听范围更广,直接获取录音,还可被黑客快速转做于其他非法用途。同时,由于“安卓窃听猫”软件在安装后不会在前台显示任何标志,所有操作均在后台进行,且会以后台悄然联网的形式静默上传隐私内容,这使用户在不安装手机安全软件的情况下很难直接发现其行踪,更很难对其进行快速清除。对此,专家建议用户:
1.拒绝任何窃听隐私诱惑,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不可监控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手机用户应杜绝猎奇心理,遵守法律法规。
2.自身提升安卓手机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手机借人,收到赠送的新手机时最好及时安装一款专业手机安全软件,来检测手机中是否存在有窃取隐私的程序,避免被植入手机病毒及间谍软件。
3.不要盲目点击短信中的网站链接,避免被远程植入可窃取用户隐私的间谍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