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解决垃圾围城之困:怎一个罚字了得?
作者:姚敏
图片


  近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提交审议,其中提出对乱丢生活垃圾的个人拟最高处以200元罚款。然而——
■本报记者 姚 敏
  “个人乱丢生活垃圾拟最高处以200元罚款”——这是近日从《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交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中传出的消息,而该草案中提及的拟罚乱丢垃圾者可谓是针对城市垃圾治理出的一记重拳。不过,对于日益增加的城市垃圾和垃圾围城的严峻现实,以及垃圾治理思路如何才能更加完善等问题,许多人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乱丢垃圾拒不改正者拟被罚
  据悉,该草案此前曾由北京市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的意见,草案将“居民垃圾不分类将罚款”的相关条款删除。但在此次会议审议中,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在对草案进行审议后,对被删除的条款提出了不同意见。
  据有关人士透露,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提议,为更好地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应当对单位和个人在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基本禁止类行为予以明确并增设罚则。建议草案增加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丢弃、抛撒生活垃圾的规定。此外,被禁止的行为还应包括:不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将生活垃圾排入雨水管道、河道、公共厕所。有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处罚的可操作性遭质疑
  据记者了解,该草案是北京市首部生活垃圾管理法规,其乱丢垃圾拟罚款的规定令许多市民拍手称快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对处罚的可操作性产生了质疑。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市民表示,他们担心这种做法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能这样做当然好了,我知道在一些国家乱丢垃圾是要罚款的,通过罚款可以使大家养成好习惯,也让城市变得更加清洁、卫生。”市民陈女士说:“关键是执行问题,丢垃圾往往发生在瞬间,取证较难,除非像交通管理部门那样用摄像头拍下来,否则即使是在现场看到,若对方不承认的话,那处罚起来也会相当困难。”
  区先生则对谁去执法的问题表示了担忧,“这一草案规定拒不改正的才会被处以罚款。这就是说,得有专人在街道、小区等地方检查丢垃圾不文明的行为,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其工作量无疑很大,是不是将其纳入到城管及环卫等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我感觉,在人口众多的国情下,该罚款规定的执行性不强。”
  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的刘女士回忆说,还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的马路上或景点等地方都有很多戴着红色袖箍负责监督和罚款的人,他们对于自行车没有停放好者,罚款;对随地吐痰者,罚款。“事实证明,当年的‘人海式’管理举措确实起到了促成文明意识养成、改变城市风貌的作用。可时过境迁,在日益提倡人性化管理、城市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还用这种管理举措合适吗?况且现在还能有当年的人力、物力和特定社会氛围吗?”
  治理垃圾围城亟须提升市民文明和环境意识
  据悉,该草案同时首次明确北京市将实施垃圾收费制,居民应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对此,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陈玲表示,收缴计划今年先从非居民区的社会单位开始试点,收费标准将采取计量收费原则。缴费不会“一刀切”,可能根据老旧小区、物业小区进行区分。
  乱丢垃圾拟被罚款、生活垃圾拟须缴纳处理费……从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政府欲加大城市垃圾治理力度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家都知道罚款不是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规劝、警告、引导和改变市民的一些不良陋习,让大家形成文明意识。收缴垃圾处理费则与垃圾治理市场化的“谁污染,谁负责”“污染者付费”原则相适应,最终是希望形成“生产经营者、垃圾形成者付费、恶化环境者赔偿、回收利用者得利、政府扶持和赞助”的全社会垃圾治理的良性循环机制。
  垃圾处理专家王维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乱丢垃圾是文明行为,少产生垃圾也是文明行为。而且事实上,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才是垃圾治理的根本出路。因此除了罚款和缴费手段外,个体文明行为的倡导也应更多地有赖于文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宣传和引导。”王维平解释道:“实现垃圾减量化是与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并行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三大目标之一。是谁让城市变成了垃圾场?作为垃圾制造者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一个月前,一个名为“垃圾围城,北京——一个摄影师眼中的映像”的网帖引发了网民们的关注,该网帖仅在天涯论坛上就有13万网民访问和上千条的评论。网帖作者、常年拍摄垃圾围城现象的王久良说:“垃圾围城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北京市中心城区外的区县农村已出现了上百处非法垃圾填埋场。”在一张卫星地图上,王久良用密密麻麻的黄色标签将拍摄过的非法垃圾填埋场标注出来。“令人痛心的是,垃圾围城并不是北京特有的现象,目前在全国600多座大中型城市中,已有1/4的城市没有合适的场所用来堆放垃圾,这同时使农村的垃圾处理形势日益严峻。”
  治理垃圾围城刻不容缓。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我国的垃圾增长率已超过10%,全世界每年产生的4.9亿吨垃圾中我国占到近1/3。“随着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人们消费能力日益增长,再加上消费品包装的日渐繁复,我国已成世界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专家说,目前在北京市每年产生的300多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有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而在全国每年的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比例也占到三成。
  “从1996年开始,我致力于绿色社区创建,但后来渐渐地感到了其中的不足。我越来越意识到,如果生活环保不能向生命环保和心灵环保那样深入的话,那么环境污染问题就无法真正得到解决,”今年8月9日,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对记者说:“绿色应该从心灵开始,解决城市垃圾之困要舍弃过度消费造成的‘贪婪垃圾’, 告别对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美丽垃圾’。如今,树立简朴生活和‘零度包装’的理念已不仅仅是为了地球环境,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时尚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解决垃圾围城之困:怎一个罚字了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