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卫国
据报道,截至大运会开幕,深圳自愿申请大运会期间停驶的机动车突破40万辆,其中大多数是私家车,“绿色出行”成为这座城市的集体行动。(见8月15日 《南京晨报》)
深圳汽车保有量达185万辆,40万辆占21.6%,有效缓解了大运会期间的交通压力。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限制机动车出行是惯例,如北京奥运会、济南全运会、广州亚运会等,都采取了车辆“单双号限行”等措施。深圳也曾打算遵循这一惯例,但在“少扰民、尽量不扰民”思想的指导下,市政府决定变“行政强制限行”为大力提倡市民自愿停驶,这一活动自7月15日开展以来,超过20%的车辆自愿“休假”。
自愿停驶是考验市民素质的一张 “试卷”,深圳市民交了一份合格答卷,他们用行动表明为政府分忧,为大运交通疏堵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自愿停驶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大调整,变强制为自愿;变管理为发动群众参与,前提是基于对市民的信任与尊重,把市民视为城市的主人,相信市民有觉悟、有素质,这一点又恰恰体现政府的自信,事实证明深圳人没有辜负政府的期望。自愿停驶彰显着政府依靠市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城市越变越大,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脱离了群众,再高明、再有能耐的政府也很难管好城市。城市是市民的家,城市管理靠大家,这是城市“掌门人”必须具备的群众观念。
自愿停驶,既是对市民素质的“大考”,更是对政府率先垂范的检验。据报道,这一活动开展后,政府部门纷纷响应,市委办公厅、市人大等单位承诺100%“绿色出行”;共青团深圳市委有公车、私家车共110多辆,申报停驶105个车牌;市公安局长李铭带领干警,动员亲友共同申报停驶车辆;短短半个月,深圳约有1.2万 辆公务车申报停驶,大运会期间近50%的公车将停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政府最大的“亲民”是以身作则,如果只动员私家车“自愿”休息,公务车坚守“岗位”,照跑不误,不受任何约束,显然就没了权威和公信力,群众也很难“自愿”。
自愿停驶靠觉悟,但觉悟和素质也依托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市民踊跃自愿,也源于绿色出行条件的改善,深圳5条地铁全线开通,覆盖机场、火车站和人口最集中、商业最繁华地区,市民出行非常方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深圳自愿停驶联想到相关部门制定公共政策。时常听见有人抱怨,群众素质不高,对相关部门的公共政策不理解、不支持,动辄为利益找相关部门的麻烦。其实不妨反问这些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时有无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利益与困难?要求群众去做的,有无率先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