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18公里河道3年溺亡39人
针对野泳溺亡事故频发的情况,河北省石家庄市有关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应结合“亲水城市”建设,开辟亲水河道,满足市民需求,减少悲剧发生
作者:李建
图片
图片


  
右上图:警示牌难禁野泳
中间图:8月23日中午,在石家庄市太平河前进桥附近河段,十几个人正在游泳

■本报记者 李 建 文/摄
  入夏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太平河沿线18公里河道已发生多起游泳者溺水事故,导致8人身亡。近年来,此类事故在该市其他河道也时有发生,溺亡的多为野泳者。有关专家为此呼吁,石家庄市有关部门应结合“亲水城市”建设,设立亲水河道,以满足市民的亲水需求,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侥幸心理致溺亡事故频发

  8月11日下午16时许,石家庄市太平河前进桥附近,河岸设置着一块写有“禁止下河游泳”字样的警示牌,河里有十几个人正在游泳。“这段河道的水最深不过3米多,会游泳的话没什么危险。”3位刚上岸的男子对记者说。记者在河边停留了半个多小时,期间一位老大爷从河南岸到北岸游了4个来回。老人靠岸时,记者问他多大年纪,他自豪地说74岁了。
  记者了解到,正是在这个“禁止下河游泳”的河段,从5月28日至7月25日,先后有8人溺亡。
  一些野泳者存在侥幸心理是溺水事件屡屡发生的原因之一。太平河前进桥附近的石家庄市桃园派出所民警张警官告诉记者,今年高温闷热,不少喜欢野泳的人会选择在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午后来游泳,而这段时间,身体体温与河水温差较大,加上饭后运动,易引起抽筋、胃肠痉挛等生理反应。还有一些人会选择在傍晚下班后去野泳,此时因工作一天身体疲乏,易出现体力不支、无力回游等情况。于是,溺水事故便会发生。
  太平河属横向面较宽水域,最宽处约400米,最窄处约60米。石家庄市公安局消防特勤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郭金燕告诉记者,野泳的人往往喜欢到河面开阔、人烟稀少的地方游泳,在这些地方一旦发生危险往往难以及时获救。再有,大多数人因为贪凉、与同伴攀比等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延长了野泳时间,这也容易造成因体力透支无力回游进而溺水等情况的发生。
  “河道设计的是比较陡的梯形斜面,最深处水位可达4.5米,一旦发生抽筋的情况,野泳者难以上岸。”太平河管理处安保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河底的水草、淤泥对游泳者也是致命的威胁。
  太平河河道全长约18公里。8月12日,记者驱车走访了肖家营段、红星桥段以及田庄桥段,均看到了野泳者的身影。记者同日从太平河管理处了解到,3年来,该河道已有39人溺水身亡。今年6月中旬,太平河管理处曾致信市民,呼吁市民珍惜生命,不要下河游泳。
  记者了解到,除太平河外,石家庄市石津灌渠、环城水系以及民心河等处,近年来也时常有溺水伤亡事故发生。

野泳难禁有多方面原因

  “河面宽,河道长,我们工作人员有限,无法禁止野泳者下河游泳。”太平河管理处安保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管理处工作人员和附近派出所民警曾多次用喊话器劝说游泳者不要下河游泳,可这些人“该怎么游还是怎么游”。“对我们来说,在这儿游泳,是最省钱的消暑办法了。”8月11日傍晚,在太平河前进桥附近,刚刚在河里游完泳的农民工小王告诉记者,他租住在河岸附近的一个大杂院里,居住条件较差,洗澡不方便,他每天下班后都要去河里游一圈,“就当冲凉了”。
  据了解,像小王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在野泳大军中约占半数以上。记者从负责溺水者救援工作的石家庄市公安局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了解到,该市有多个容易发生野泳溺亡事故的河段,其周边大都属于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仅是外来务工人员,野泳经济、方便、亲近大自然等特点同样吸引了不少其他游泳爱好者。
  太平河附近某高校大一学生小张告诉记者,该市正规游泳场所的门票最便宜的也要10元,且离学校较远。“太平河水面宽、水质好,游泳又不用花钱,不少同学喜欢到河里游泳”。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石家庄市20多家游泳场馆,除了少数几家露天游泳池的票价为一二十元外,其他游泳场馆门票价格一般在四五十元左右,甚至更高。此外,规模较大的游泳场馆多在市区二环路内,对居住在二环路之外的市民来说,去一趟不方便。“这种天气,无论哪个游泳池,人都多得像煮饺子一样,哪有游泳的感觉?还是在这种河面宽、人又少的地方能游得起来,还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8月12日中午,正在石家庄市民心河游泳的赵先生对记者说。
  记者调查发现,石家庄市石津灌渠、环城水系以及民心河部分河段水质较好、水面较宽,每年夏天都吸引了不少野泳者前来游泳。

设亲水河道满足市民需求

  8月13日,针对记者采访了解到的上述情况,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义豪分析认为,尽管有关方面加大了野泳危险性的宣传力度,警方和管理人员也经常去巡视,但这些并不能杜绝人们下河游泳,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亲水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堵不如疏,有关方面可以结合石家庄市目前正在打造‘亲水城市’的规划,让市民既能看到水,也能‘摸’到水。比如划出专门的游泳河道,兴建一些平民化的戏水设施,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民的亲水需求,又能更好地保障安全”。
  据了解,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已有把市区河道改建成游泳场的先例。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设立松花江亲水河道,浙江省嘉兴市设立蒋水港亲水河道,福建省福州市设立西河游泳场等,均受到当地市民的欢迎和好评。
  河北省人大代表、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陈百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在条件允许又不污染水质的前提下,石家庄市有关部门能够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给市民创造更多、更好、更安全的游泳环境,肯定也会受到市民的欢迎。
  石家庄市人大代表张继春认为,开辟专门河道作为露天游泳场供市民游泳是一件好事,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无论是露天河道还是游泳场,都无法绝对避免游泳者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如果设立亲水河道,其后的日常管理以及责任机制的完善更为重要,值得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特别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18公里河道3年溺亡39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