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柏裕和他种植的碱蓬
2:现代生态园纪念碑
■本报记者 施乾元 文/摄
由北京向北行驶600多公里,是内蒙古的查干诺尔。
2002年春季,面积80万平方公里的查干诺尔咸水湖干涸,湖盆积蓄了大量的盐碱和黏土粉尘。春季大风来临,盐碱粉尘被卷起形成尘暴,落在人和牲畜身上,成为一层白色的盐碱粉末。降雨以后,盐碱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几百平方公里的草场严重退化。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针对北京一次严重沙尘暴的浮尘成分进行分析后发现,沙尘中含有的盐渍土,与沙尘线路上内蒙古荒漠草原上的盐土成分一样。特别是尘暴中含有盐碱物质的污染、对人有不小的危害。
对查干诺尔湖的生态治理,不仅关系到查干诺尔能否回到草肥水美的昨天,也关系到沙尘线路上所有地区的今天与明天。
消失的查干诺尔
燕京大学北大校友会生态专委会秘书长兼“生态和平亚洲”顾问郑柏裕老师多年前在查干诺尔地区下乡插队,在他的印象里,这里原来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湖中水草肥美,数十种水鸟在湖边栖息,曾经是著名的鸟类栖息地和放牧的天堂。而今天,这里已变成一边白茫茫的盐碱地。
郑柏裕介绍,查干诺尔位于阿巴嘎旗南部的草原和浑善达克沙地的交界之处,水源就来自著名的浑善达克沙地,目前干涸的查干诺尔咸水湖,面积达80平方公里。查干诺尔湖的干涸无疑预示着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出于对锡林郭勒草原的热爱和对生态环境恶化的担忧,郑柏裕从2003年起依靠当地政府提供的几万元实验基金参与查干诺尔盐碱河床的治理工作,当时选择的是种植一年生草本植物碱蓬,当年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时几万元的资金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只能验证碱蓬在盐碱地种植的可行性,”郑老师感叹道。
这一切直到现代汽车深度参与后,才有改观。
志愿者在行动
此后,一项命名为“中国荒漠化防治-查干诺尔”生态治理项目启动,该项目是由韩国“生态和平亚洲”与中国“燕京大学北京校友会生态扶贫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韩国现代汽车集团赞助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和阿巴嘎旗人民政府协助进行的公益性环境治理项目。该项目从2008年起到2012年内,将完成5000万平方米的湖区碱蓬种植,旨在帮助查干诺尔地区尽快恢复草原生态系统,从源头上遏止威胁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截至2010年底,共募集823名中韩志愿者参与治沙活动,已完成2500万平方米的湖区碱蓬种植及75公里的沙障作业。今年,现代汽车还将招募500名中韩志愿者奔赴查干诺尔,将完成1300万平方米湖区碱蓬种植及25公里沙障作业。
而今,第四届现代汽车“中国荒漠化防治-查干诺尔”生态治理项目正式启动。据相关人士介绍,本次现代汽车内蒙古治沙活动由120名韩国大学生、140名中国大学生以及140名社会人员组成志愿者团,先后分五批奔赴内蒙古查干诺尔沙地,与现代汽车携手共同完成治沙之旅。
用什么治沙
今年已是该项目实施后的第四个年头。在查干诺尔奋斗了二十多年,一直坚守盐碱湖沙地治理的郑柏裕老师亲眼见证了这四年治沙活动带来的变化。“四年前,查干诺尔是一片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如今,湖盆西侧已有成片的碱蓬高过膝盖。现代汽车对这个项目的重视和诚意给这片荒漠带来了重返春季的希望。”郑柏裕老师说道。
在查干诺尔干湖盆底现场,记者还看到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动,认认真真埋植沙障等辅助性绿化工作的中韩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一位韩国大学生谈及参加此活动初衷时说:“荒漠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查干诺尔湖能恢复到曾经碧波荡漾的美丽模样。”
在对全球环境的保护及治理的漫长历程中,现代汽车也许并不是第一个踏上征程的全球企业。但在整体抗击草原沙漠化工程中,现代汽车处处体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现代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将‘中国荒漠化防治-查干诺尔’项目推广到了现代汽车在华的各个合资公司及合作单位,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一起帮助查干诺尔重现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