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首席记者 胡 军
孩子“小升初”择校,家长得准备多少钱?近日,在教育业界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教育研究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就上述问题对全国范围内35个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5个受访城市的平均“小升初”择校费为4.4万元,而北京地区的平均值高达8.7万元。这项调查结果,虽然仅仅揭开了目前教育领域钱权交易的冰山一角,却也深深地刺痛了社会的神经。
那么,择校到底是家长的无奈还是钱权的霸气,天价择校费是教育领域的局部现象还是社会不良风气浸染所致,择校风潮若再漫延下去,其后果又将会如何?
择校有悖于教育的基本原则
“很多家里没有学龄儿童的人都会说我们这些要择校的家长是钱多烧的,有关系烧的,”说起择校,北京家长胡女士满腹委屈:“事实上,等你家里有孩子要上学时就会知道,现在能被就近划片入学的孩子太少了,原因还是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好的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且他们都把自己的招生区域划得很死,有的甚至都明确到哪几个楼了。想想看,难道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就只是为那几个楼服务的?这些可都是公共教育资源啊。”
记者了解到,以北京市知名的中关村第三小学为例,该校公开的招生范围仅为:“黄庄小区801号楼-826号楼、黄庄市话楼、东大院、科大平房、北大附中宿舍楼、科育小区甲31号楼、乙31号楼、31号楼、32号楼、34号楼、35号楼、40号楼、41号楼、甲43号楼、乙43号楼、43号楼、44号楼、45号楼、46号楼、甲50号楼、50号楼、51号楼-53号楼、甲68号楼、乙68号楼、68号楼、70号楼、73号楼、76号楼、甲78号楼、78号楼-100号楼”。而且,该学校明确要求,生源及父母必须拥有以上楼区的房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家长也产生了与胡女士类似的疑问:“这些楼区每年都能刚好产生与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学资源对等的生源吗?这么说来,中关村第三小学岂不就成了这些楼内业主所拥有的资源了?”
对于目前国内各地大力推行的学区划片、就近入学等政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教育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学区划片、就近入学等这些政策的制定初衷并没有恶意,但是忽视了很多前置条件,最终导致这一政策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因为要想落实这一政策,就要有很多的前提,就近入学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就近有好的师资,好的教育资源,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形成校择师、师择校、生择师等科学的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只有这样,学区划片、就近入学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否则,这种形式上的公平,实际上已经剥夺了生源的教育选择权,生源被物化,其人格和个体差异被摒弃,这与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电脑派位不敌择校费
“幼儿园3年赞助费6万元,小学6年赞助费10万元,初中3年赞助费还要大概15万元,”刚刚托人办好儿子“幼升小”的北京市市民郭先生明显有些疲惫。他说:“电脑派位不靠谱,学校把大把的名额都预留出来了。家长们没有办法,所以才托人,找关系,甚至有很多家长‘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手里有钱都花不出去。我问了很多家长,我花的钱还真不算多的。”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北京市各区的电脑派位比例都不足半数,择校竞争最激烈的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其电脑派位方式入学的学生比例分别约为44%、33%和40%,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的比例却在逐年上升,多数知名学校仅共建生的比例就达到20%左右。
记者查阅了北京市教委出台的相关“小升初”政策,发现确实只有就近入学和特长生两种基本方式。但是,各区在“小升初”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逐渐形成包括划片就近入学、回户口所在地入学、进入寄宿校(班)和特色实验学校(班)入学、进入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和民办学校入学、特长生入学、特殊教育入学、企事业子弟学校入学、共建生入学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等10余种方式。其中,特长生的比例在逐年提高,而隐性和变相的考试已经压倒了免试入学。目前,上述这些入学方式俨然已成为了北京市“小升初”的主流入学方式。
对于目前流行的“专家建议家长不要盲目择校”等呼吁,北京市市民李先生非常不满:“择校、择师是我国传统里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爱其子,择其师而教之’,这有错吗?我儿子凭什么就不能划到好学校那个区里面去呢?我认为,学区划片、就近入学、电脑派位都是摆设,说难听点,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上报政绩、家长质疑的工具。部分有点名气的学校,名额照留,择校费照收。你说,家长还敢信吗?敢拿自己的孩子去赌吗?敢和这些潜规则去对抗吗?所以,专家的提议不现实。而且,这不是家长的责任,是有关部门的责任。”
社会不良风气造就择校风潮
在此次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发起的关于择校费的网络民意调查中,调查的参与者将择校严重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多个方面:接近八成参与者认为:“学校之间差距过大,教育资源严重失衡”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约五成的参与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是由于:“主管部门未能依法治理”“家长望子成龙,追逐名校”;约四成参与者认为是由于:“高考和就业竞争过于激烈”“优势阶层谋取特权”;只有不足两成的参与者认为:“培训机构为营利而推动择校培训”“政府教育经费不足”是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推手。
对于日渐加剧的择校现象和日益暴涨的择校费,国内某知名高校法学院黄教授表示非常担忧:“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择校现象的加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而导致的。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师资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体系非常僵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给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一位长期关注这一现象的网友认为,眼下狂热的择校现象和巨额的择校费,从根本上看,并不仅仅是教育的局部问题,这其实是整个社会不良风气渗透到教育领域的结果,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