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神武村村民刘延宝一家祖孙4代63年守护烈士墓,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传——
为了一句“俺能行”的承诺
作者:王照重
图片


    刘延宝看望长眠在墓园的烈士
■本报记者 王照重
  为了一句“俺能行”的承诺,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办事处神武村村民刘延宝一家4代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传,63载诚心守护烈士墓园,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之歌。9月20日,刘延宝荣获第三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近日,记者前往历城区采访了刘延宝。
三字诺言守终生
  记者从港沟街道办事处和神武村村民处了解到,每天早上6点,不管风霜雪雨,62岁的刘延宝会推开家门,前往村口的墓园,看望长眠在这里的7位烈士。因为患脑血栓留下后遗症,刘延宝行动不便,且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从家到村口只有200多米,刘延宝要走20多分钟,若逢雨雪天路滑,他一瘸一拐要走一个小时。墓园里的7个墓碑一字排开,刘延宝挨个向墓碑鞠躬,然后颤颤巍巍地弯下腰,用还能动的那只好手,吃力地拔去墓地上新长出的杂草。
  刘延宝一家人与烈士墓的渊源要从1948年济南战役说起。当时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5位解放军战士的遗体被抬到神武村,受部队首长委托,正在支前的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与部队官兵一起洒泪掩埋了5位烈士。事后,部队首长对刘修芝说:“这几名战士牺牲在草山岭的一次战斗中,只知道一个人的籍贯在浙江省仙居县,你能照看他们吗?”憨厚纯朴的刘修芝只说了3个字:“俺能行!”刘修芝觉得自己的承诺是明义之举,5位烈士虽然与刘家非亲非故,但他们是为了解放济南而牺牲的,是为了老百姓而献身的,只有守护好烈士的英灵,才能对得起死难烈士。山东人讲诚、信、义,答应、承诺下来的事,再难也要办到。于是,刘家节衣缩食,花钱请人制作了5块墓碑,刻上介绍烈士事迹的碑文,立在墓前,并栽上了松柏,以昭示后人铭记烈士的事迹。从此之后,按照当地的风俗,每逢清明节等节日,刘家全家老小都要带着祭品到烈士墓前祭奠、培土、清扫,年复一年守护着烈士墓。
护墓成刘家家规
1976年6月,已经守护墓地28年的刘修芝在去世前,把儿孙们叫到床前,立下了一条家规:“人要厚道、守信,那5位烈士是为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牺牲的,咱要报恩,俺答应过部队首长,咱家就要世世代代护好烈士墓。”
  作为长子,刘延宝的父亲刘振顺接过了护墓的接力棒。1982年,神武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村里的土地以抓阄的形式分给各家各户,烈士墓所在的田地被分给了别人。刘振顺急了,为了保护墓地,从不求人的他,三番五次找到村干部和分到烈士墓所在的田地的村民商量,最终得到了“特殊照顾”,用自己分到的一块好地换回了烈士墓地。
  刘家换地的事在村里引起了震动,村民们议论纷纷:“刘家为啥要守护这非亲非故的烈士墓?好地换墓地,分明是拿着馍馍换窝头吃,这一家子往后日子咋过?”刘振顺的一句话让村里人深为佩服:“人要守信,心里才踏实,心里踏实了,喝凉水也觉得甜。俺家一定得继续守护好烈士墓。”
  在此后十几年里,刘振顺带领家人在墓地四周又种植了白杨树、火炬树等,把墓地整理得更加庄严、肃穆。刘振顺有4个儿子,闲暇时,他经常把解放战争中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讲给儿孙们听,教育他们要守护好先烈英灵,他还把二儿子刘延军、三儿子刘伟先后送到部队参军,让他们以实际行动继承烈士的遗志。2000年秋天,刘振顺去世,按照家规,刘延宝接过了护墓接力棒。
子子孙孙护好墓
  2000年冬,见原来的墓碑已十分破旧,刘延宝就到外地订做了一座高1.5米的新墓碑,并请工匠刻上了6个工工整整的大字——“革命烈士之墓”。看到墓地荒凉了,他动员全家人出动,在墓地周围垒起了围墙,把烈士墓保护得更加完好。
  天有不测风云,刘振顺去世不久,刘延宝患上了脑血栓,先后到多家医院求医,致使家里债台高筑。为了还债,刘延宝的妻子到建筑工地上打工,为的是每天能挣到10元钱工资。贫穷没有让刘延宝忘记烈士们,患病后落下走路不便、丧失语言能力的后遗症也没有让他忘记烈士们,他仍然逢年过节带着全家前去祭奠,从未间断。
  1999年,村里修公路时,发现了两位烈士的遗骨。刘延宝听说后,主动提出申请,将两位烈士的遗骨安葬在墓园里。刘延宝患病后行动不便,儿子刘增龙主动承担了祭奠先烈、整理墓园的责任,继续践行着当年的承诺。
  记者了解到,由于刘延宝不能说话,前一段时间已把刘家家规正式写下来,交给了儿子刘增龙,要求他切记要守护好墓园里的7位烈士墓,并把护墓的任务传下去。
  刘家4代护墓的义举,感动着周边的人们。2010年,空军济南某场站某连30名官兵与刘延宝一家结成对子,共同守护烈士墓。现在,烈士墓园已成为神武小学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9年以来,刘延宝先后被评为济南市历城区道德模范、济南市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2009年5月,刘延宝被推荐为全国诚实守信身边好人候选人,当年9月获得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本文图片由港沟街道办事处提供)
●相关链接
4代人护墓义举大家谈
■刘闯(神武村村民):当年连吃饭都成问题,刘家却拿自家好地给别人,换不能耕种的墓地,大家不能理解。后来大家知道了他家护墓的初衷,慢慢地理解他、支持他、学习他,也尽自己所能为革命烈士做点事。
■臧海平(大众报业集团工作
人员):刘延宝一家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把烈士当亲人,体现了淳朴厚道的山东人的精神,体现了军民鱼水情的情怀和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传统美德。
■王慧(济南市市民):从媒体
上知道了刘延宝一家人的举动,我很敬佩他,有空也想带着孩子去那里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王照重/整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了一句“俺能行”的承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