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
作者:张鹏


    ■本报记者 张 鹏
  一款车型大毛病没有,但小毛病不断,作为消费者您能接受吗?
  徐州车主朱守明新买的江淮和悦两个前门胶没打到位,而且后备箱缝隙太大,容易进水。无独有偶,上海车主陈猗的起亚狮跑,新车副驾位置漏水。还有山西大同车主李海云的奇瑞旗云2,新车发现左后轮轴承固定螺母在出厂时居然没有安装;贵州车主罗明祥的奇瑞瑞麒X1开了1年,中控台一直存在异响。本周风云榜受理的投诉就集中反映了车辆常见的小毛病。
  其实,就算再小的小毛病,如果摊到消费者个体身上也是百分之百。有些人认为买车时应着眼大处,没有必要把目光盯在细枝末节上。但作为消费者,一个普通家庭买辆车不容易,谁也不愿意花钱买回来一堆小毛病,然后再花钱去伺候这些小毛病。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各大车系、各大品牌在造车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新车的质量水平也日趋同质化,特别是在一些核心部件上,不管是进口、合资,还是自主品牌,几乎看不出什么大的差异。汽车是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到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小到一个门把手、一个反光镜、一颗螺丝钉。然而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其实输赢往往就在于细节,一个小细节甚至可以决定一款车型的成败。
  在今天,汽车技术已经发展到如此成熟的地步,其实我们也应该到了给汽车挑些小问题,挑些小毛病的时候了。只有在这一前提下,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同时,如果中国的汽车企业都能努力去发现小缺陷、小毛病,把瑕疵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地加以改进,把“零缺陷”的造车理念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中国的汽车产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加价提车是中国车市的老问题,在本周,关于加价提车的投诉也不在少数。
  山东消费者王君选购了一辆比亚迪S6,承诺8月底到车,于是王先生交了定金,可直到现在还没交车。近日经销商打来电话,说一周左右可能来车,但是必须加价1万元才能提车。“我不明白,为什么提车还要加价?”王先生对此十分疑惑。“提车为什么还要加价?”这个看似荒唐的问题,但在目前的国内汽车市场上,却是很稀松平常的。优先提车的加价费该不该收,合不合法,我们暂且不论。退一步讲,即便经销商可以对那些希望优先提车的消费者加价,那么这笔加价款又该属于谁呢?
  其实,加价提车的费用应该叫“加塞儿补偿费”,因为加价的目的是为了“加塞儿”,是为了“超越”正常排队的人,这样必然会让正常排队的消费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有所延长。那么,按照公平原则,“加塞儿者”自然应该对“被加塞儿者”进行相应的补偿。然而,经销商却把本应属于“被加塞儿者”的补偿款,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于法于理,恐怕都说不过去。说轻了涉嫌不当得利,说重了,就是索贿、受贿,甚至有侵占排队消费者合法财产的嫌疑。以上面提到的车型加价1万元计算,如果一年卖1万辆车,那经销商全年违法所得的加价款可以高达1亿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