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绍教
外甥在我家小住期间患了肺炎,母亲带他上县医院诊治。我中午下班到家,母亲就叫我拿药给外甥服。当我打开药袋,见药物竟是“科奇”,喜欢阅读医书的我明白,这药物即是喹诺酮类抗生素,服用虽能治疗小孩肺炎,但会严重影响孩子骨骼生长,因此医学上禁止18岁以下的患者使用。可医生怎么会开这样的药物给孩子服用呢?难道医生极不负责?于是我不让外甥服这药。下午我即上县医院讨说法,要求更换药物。这事引起院方的重视。调查结果是:医生开的是“开奇”药品,即小儿可服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开奇”与“科奇”药品名称一字之差,加之医生开药方时字迹潦草形同天书,导致药剂师稍不留意出了错,幸好我稍懂些医学知识,才避免孩子健康因此受影响。
而事实上,品名繁多或名称类似的药品相当普遍,危害不可轻视:
一是易导致医生误下药。如起着 “希舒康”、“卓欣”、“多培欣”商品名的抗生素有29种之多,它们实际上只有一个化学名:阿奇霉素。又如化学名为“头孢哌酮”的抗生素,商品名也多达13个。这些同一个化学名却有几十种商品名的现象极不正常。又如前面谈到名为“开奇”(大环内酯类,可用于小儿)的抗生素,与名为“科奇”(喹诺酮类,18岁以下患者禁用)的抗生素名称非常相像,稍不留意开给孩子,或药房看错医生的“天书”,就会给孩子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此繁多或相类似的名字,不仅考验着药房医务人员的精细操作,也考验着医生的专业水准,因为稍不留意就会出错,进而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
二是易给商家牟取暴利之机。一些不法药品厂家惯用手法就是取个响亮点的名字然后行高价之实,正如某业内人士说,一些冠以“健”、“欣”、“康”等好听名字的药品实际上都拥有同一个化学名,其药理成分和达到的疗效完全一致,只是由于各自所属企业不同,在利益追求之下这些企业大量生产才造成了这些药品家族的繁多和“虚胖”。而实际上药品换汤不换药,疗效相同,但价格成倍甚至数倍增长,消费者利益严重受损。
三是极大地浪费社会资源。专家指出,同一种化学名的药品,最多拥有4~6个商品名就完全可以了,多了企业间就会相互搞不正当竞争,不仅对产业发展不利,损害患者利益,还会极大地浪费社会资源。
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当引起重视,大力精简药品名称,修正名称近似的药品名,如此方可有效打击商家不良竞争获取暴利行为,且对医患双方有好处,可降低患者药费,减少医生失误,药房人员不致混淆药物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