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豆腐渣”工程就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张瑞东


    ■张瑞东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6座邻近的过街人行天桥半年来不断出现胀包、破裂等问题,反复修补,市民斥之为“豆腐渣”工程。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东部交通运输局称,翻新工程每平方米造价400元,总价160万元,由深圳市路桥集团公司负责施工,不许转包。出现质量问题,是因为天气条件差和通行过早。记者调查发现,该工程被层层转包,最终施工企业获得的工程造价每平方米为115元,总价25万元。(据11月8日《京华时报》报道)
  总有一些“魔术”,令人瞠目结舌。总造价160万元的工程,被层层转包后,工程款压缩到了25万元——不到原造价的1/6,如此诡异的“缩身大法”,如此明目张胆的违法违纪,怎能不产生“豆腐渣”工程,怎能不上演 “6月份以来已经修了6次”的闹剧?让我们来看看“豆腐渣”工程是怎样炼成的:
  首先,每平方米400元的维修工程造价从何而来?确定施工方有无经过招投标程序?找遍整篇新闻,只看见深圳市交运委东部交通运输局称“工程由养护单位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公司负责施工,要求工程不得转包”,看不到任何关于工程招投标的描述。这有两种可能:要么这项工程根本没走这道程序,自然不用交代;要么,相关人员认为这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不用向媒体说明。无论哪种可能,都显示出必要的、法定的招标程序被无视的尴尬。其中有无 “内定”操作,值得探寻。
  其次,有一道简单的算式被忽略。按照“总造价160万元,每平米400元”的数据,学历高于小学三年级的人都可算出1600000÷400=4000,也就是说整个工程量有4000平方米。可是,按照最终的施工情况,250000÷115=2173。也就是说,最真实的工程量为2173平方米。这无端多出来的1827平方米工程,跑到哪里去了?
  最后,偷工减料为何如此肆无忌惮?工程层层转包的结果,自然是经费层层扒皮,雁过拔毛;而施工能力,也跟着层层缩水。网上查询“深圳市路桥集团公司”,得知其为注册资金2.05亿元的大型全资国有集团,是一家以市政、公路工程施工为主,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集团公司。这样的公司自然有实力维修几座天桥。可明文规定“不得转包”,最后却层层转手交给了从事体育产业设施设计、生产、安装的昆昂公司。
  有人可能以为,百八十万元的工程不值得如此兴师问罪。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太多的疑问充斥于这个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这个小工程可能包含了工程腐败的各个要素:虚报工程量、招标程序虚置、层层转包、肆意侵吞……认真地解剖这只“麻雀”,并深入地查纠问题,对防治工程领域更大的腐败不无裨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豆腐渣”工程就是这样炼成的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