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 敏
目前,国内各大网站争相进入网络公开课市场已成不争的事实。据了解,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均已开设了公开课视频专区。据新浪教育频道总监梅景松介绍,新浪已有3000多个公开课视频,其中一半已有中文字幕翻译。但梅景松同时呼吁,在网络公开课开始走向规范化,并日益受网友青睐的同时,人们对其法律保护意识也亟待增强。
梅景松的呼吁并非空穴来风。据了解,时下确实有一些国内网站在免费公开课播放页面上刊登广告。据统计,目前全球有200多所名校加入开放课程运动行列,并成立了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通过了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Commons,简称CC)。“开放课程运动的核心是提供免费的在线课程,非商业性、永久性免费开放是其基本特征。”“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春燕强调,在免费的公开课播放页面上刊登广告的做法违背了CC协议,应当立即停止,否则将影响我国公开课推广的进程,甚至会因违反CC协议而引发国外版权拥有者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版权。
其实,当网络公开课与法律相逢时,问题还远不只这些。谁来保护网络公开课教师的知识产权问题是记者在采访中被采访对象问得最多的问题。一堂成功的网络公开课既凝聚着教师组织教学上的辛劳,也体现着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当它被放到网络上可以被任何人看到时,当然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产权问题。一些老师表示,自己曾接到过一些网站希望为其录制公开课的邀请并承诺将给予报酬,但他们均拒绝了。“我不敢录,因为不知道也无法控制我的课程录像将来会用在哪里。”这样的说法代表了很多老师共同的忧虑。
国外大学在网络公开课的推进中,教师的知识产权因当地有尊重知识产权的习惯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而获得保障。一般而言,国外教师在校内上的课程都属于大学课程体系,产权归学校,校方在征求教师同意后可对课程版权进行支配。相比之下,国内在这一方面就缺少相关的法律界定,学校和教师对网络知识产权大多较为陌生。针对网络公开课知识产权堪忧的问题,近日国内有专家提出,应将其比照出版物知识产权保护法来进行保护。
别让知识产权成为网络公开课推进的瓶颈,这显然已成为欲与洋公开课“掰手腕”的国内高校的共识。据了解,目前已有一批知名高校从国情出发,采取与教师签订知识产权协议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从宏观层面看,只有政府尽快制定一套详尽且符合国情、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同时呼吁国人和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习惯,才能解决教师的这一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才有可能凭借网络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更多人分享。果能如此,网络公开课将真正成为国人延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