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孟 刚
近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提出了重建圆明园的建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时间,关于圆明园是否重建的讨论波澜再起。其实,圆明园到底要不要重建的问题在社会上热议已久,并不算一个新话题。而围绕这一话题,目前基本形成了重建派和废墟派两种观点。然而对此,不少专家表示,无论重建与否,加强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才是当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重建圆明园再次被提出
本报记者从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获悉,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该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其中提出了九大建议,重建圆明园的建议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该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虽然提出重建圆明园,但这仅作为简单的建议向政府提出,并无具体实施方案。
据了解,该委员会在建议中提出,当前要在加强对“物”保护的同时,更注重对“文”的保护,提高文物观光旅游的品质,要把对有形遗产的保护最终归结到对城市文化的保护上。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重点文物修复工作力度,建议加强对重点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圆明园恢复重建的研究论证。但在该建议中,对重建圆明园的具体范围、规模、资金和时间表均无进一步说明。对此,圆明园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在媒体披露后就得知了这一消息,但对于下一步的安排还需要等上级的决定。在此期间,他们还将按照2010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对圆明园进行管理。
是否重建争论又起
记者注意到,圆明园重建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据凤凰网上“你是否赞同重建圆明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3万余名参与调查的网民中,有近九成(88.6%)持反对意见,他们的理由有应保留残迹以警示国民、重建耗资巨大、重建本身就是破坏等。赞同者仅略超一成,其理由为重建圆明园能恢复历史荣光,抚平历史创伤等。
另据记者了解,有关圆明园遗址未来的命运,在学术界也一直争论不断。目前,持不同主张的学者可以粗略地划分为重建派和废墟派。重建派主张全面修复圆明园,以显示中华民族的自尊与自信。此外,也有部分重建派主张,对圆明园进行部分修复,以作为历史纪念和旅游之地。而废墟派主张要保存好遗址,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阙维民介绍,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经历了4次大争议,分别为:1980—1988年的遗址清理整治与保持废墟之争;1995—2000年与2003—2004年的部分整修与维持残园之争;2005年的圆明园遗址的防渗措施与保护生态之争;2006年1月到2009年4月由浙江横店圆明新园工程启动而引发的圆明园异地重建与反对重建之争。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在国家贫穷时,重修圆明园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大胆梦想,而当经济发展、财力充裕之后,重修圆明园似乎并不再像过去那般困难,这种心理与民族情绪纠缠在一起是主张圆明园重建观点的主要来源。此外,商业化潮流奔涌,逐利倾向凸显也是很多重建派主张重建圆明园的动机。正如中国近代史学家汪荣祖说:“在商业利益的压迫下,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前景显得更加黯淡和令人忧虑。”
遗址保护比重建更重要
对于圆明园的重建问题,不少学者认为,其实仔细研究废墟派和重建派之间的争辩内容会发现,双方有时讨论的重点并不一致,如果能理性地互相沟通,求同存异,相信会在一些方面达成共识。
其实,无论重建与否,加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都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据了解,目前圆明园内不少景观已年久失修,面临着倒塌的危险。而且圆明园内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圆明园内的商业游乐设施迅速发展。据记者了解,现在的圆明园内,水中添了游艇,岸边跑了汽车,万花阵前抬花轿,游览路旁摆小摊。此外,许多地方还设有皇帝、皇后服的摄影点,以及在大片遗址中办起的神奇动物园、射击场等。
除了商业游乐化外,为了增加收入,圆明园内还经常举办各种商业活动,使其变得不伦不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表示,如今娱乐化与商业化倾向严重的圆明园与其历史原貌及教育警示意义离得越来越远。
在圆明园是否重建的问题上,韩水法的观点倾向于保持其原貌,但对于“原貌”二字,韩水法认为需要研究:“圆明园刚被英法联军烧毁的样子是一种原貌,这是最初被破坏后的原貌。此后,圆明园又经历了多次老百姓和土匪的哄抢破坏,这就造成了不同破坏程度的废墟原貌。”他认为,要保护圆明园遗址,那么其中的现代建筑多数都要拆除。
一直呼吁保护圆明园遗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廷芳指出,应当遵守世界遗产的国际法规对圆明园进行保护,当前的任务是清理现场、恢复遗址,在科学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发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早在1983年,中央就已明确提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概念。通过于2000年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是目前圆明园复原和修复最为权威的规范性文件,这一规划的原则方针是以保护遗址为原则,保护原有格局;遗址的整修、恢复必须有利于体现圆明园历史的真实性,否则只会劳民伤财。
对于圆明园一去不复返的绝世美景,公众一直是带着遗憾在想象。从目前的情况看,重建圆明园显然并不现实,但是制作一些模型或许可以部分满足公众的需求。如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带领的“再现·圆明园”研究组,其正在采用数字化虚拟技术重现圆明园的原貌,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