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汽车 从可望到可即
作者:张震
图片


    汽车价格越来越亲民,也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了汽车带来的快乐
■本报记者 张 震
  中国入世十年后的今天,汽车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
  当年在北京首钢工作的刘学锋,2001年10月买了一辆普桑世纪新秀,他至今还保留着10年前购车时的发票,这张发票记载着当时这辆普桑的售价为:12.66万元。
  时过境迁,当年“老三样”的车主们和刘学锋一样,绝大多数都换了车。他们换购汽车的种类,也从“老三样”扩大到跑车、越野车、跨界车——而且这些车型的舒适度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市场越来越细分,让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辆车。
  这些都是中国入世之后带来的变化,入世十年,伴随着汽车销量的急速增长,汽车市场也得到了空前繁荣。然而,中国汽车业“量”的赶超并没有带来“质”的飞跃。业内人士认为,恰逢入世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模式也到了做出适当调整的时候了。
汽车业迎来大发展
  十年前的中国汽车工业,在面对入世时,充满了对因为面临全球竞争而可能全面溃败的担忧,和对“狼来了”的畏惧。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汽车业很有可能会垮台,但是入世十年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非但没有垮台,反而成为世界最大市场和第一制造国,汽车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入世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告诉记者。
  2001年中国入世后的第二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强劲的爆发力:2002年和2003年出现了车市井喷。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为230多万辆。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1800万辆,中国汽车产销量登上世界第一。截至2011年11月,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
  增长迅速的汽车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逐年加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00年,中国汽车产业增加值仅有864.0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97%;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增加值达到5378.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58%。
车型多得挑花眼
  与销售数量飙升同步,汽车的车型数量也不断增多。“当时市面上能看到的就是捷达、桑塔纳、夏利。捷达卖10多万元吧,反正挺贵的。”刘学锋告诉记者:“当时开车的一般是领导,多数是国企单位的。私家车很少,有的也只是菲亚特的126P。”
  按照入世承诺开放,中国的汽车产业引入了大量外资,一批合资企业成立。大牌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切分这块诱人的“蛋糕”。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大街上,不再是之前满眼桑塔纳和捷达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华晨宝马、一汽大众、广州本田、东风雪铁龙等众多合资品牌。据统计,2002年在中国上市的轿车不到40种,到2010年,中国市场则有超过180种汽车销售。“十年前买车,可供选择的车辆种类很有限,没什么可挑的。”刘学锋告诉记者:“现在车型太多了,若不花上小半年时间,真是没法挑到最满意的那一款。”
  的确,如今对要买车的消费者来说,车型之多,产品之全,足以超出你的想象。而且市面上车型产品也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密集型、多元化转变。以前只有轿车,现在 MPV、SUV、CROSS、CUV、轿跑、旅行车等,应有尽有。无论产品的排量,还是价位、配置,都非常丰富,形成鲜明的级别与层次。
车价不再高不可攀
  汽车产品的丰富不仅带给了中国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国产化的深入也使得消费者得以购买到性能更加优越、价格更加便宜的汽车。
  20万元能够买到什么车?十年前,大概只能买一辆桑塔纳2000;十年之后,20万元已经可以买到一辆帕萨特了。
  回顾入世十年汽车产业的变迁,没有什么比汽车价格的逐步下调,更令消费者欣慰了。
  汽车的价格因入世而逐步与世界接轨,曾经高不可攀的私家汽车,如今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通工具。当年,一辆桑塔纳的售价在18万元左右,相对于当时的物价来说,属于奢侈品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想品”。如今,桑塔纳的身价降至相当平民,七八万元就能买到手。
  吉利、比亚迪、长城,以及奇瑞等一批自主车企,正是乘入世的东风而出世并成长。众多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市场,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加剧了市场竞争。是五六万元的吉利,将夏利从10万元的高位拉下,且打破了轿车价格链。如今车市的小型车低至四五万元;家用紧凑型车的价格进入了10万元以内;中高级车价格则稳固在16万-23万元区间。
  正是汽车价格越来越亲民,才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了汽车带来的快乐。
核心技术短板待破
  入世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让国内消费者都得到极大了实惠,曾经高不可攀的汽车,进入了更多的百姓家庭。但“量”的赶超并没有带来“质”的飞跃。“在下一个十年,中国汽车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强,中国的汽车工业,仍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和挑战。”汽车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告诉记者:“入世十年,中国汽车市场扩张了10倍,自主品牌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大。”
  总结入世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不足,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技术自主开发能力的不足和自主品牌发育的不足。“加入WTO十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迅速,国内市场份额从不到2%到超过25%,显示了我国汽车产业逐步提高的市场竞争力。”王侠告诉记者:“然而,其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如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品牌档次偏低、市场认知度不高等也不能不引起人们重视,否则会影响到自主品牌汽车的持续健康发展。”
  入世之后,借由开放的机会进入中国市场,是跨国汽车企业的诉求;而中国的汽车行业,则从外资企业身上学到了先进的制造技术与管理经验,希望通过“市场换技术”策略获得核心技术。
  “市场换技术”的对外发展模式曾经被寄予厚望,但是大多数核心技术仍然被国际跨国公司垄断。
  “如果没有WTO带来的合资经验,中国再花一个十年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杜芳慈告诉记者:“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上,中国主要换来了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核心技术方面,本土企业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贾新光认为,下一个十年,中国自主汽车应该把发展重点从数量扩展转向整体素质提高,继续认真落实振兴调整规划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开发能力增强、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方面狠下功夫,真正实现做强的目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汽车·选择 】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汽车 从可望到可即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