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车市,别走得太快
作者:谢莉葳


    ■谢莉葳

  一个到原始丛林探险的西方考察队发现,他们的土著印第安人向导每疾行三天,总是要停下来休息一天。向导解释说,脚步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来,需要停下来等一等。
  前几年中国汽车业一路狂奔,让业界养成了一个习惯心态,说到销量增幅,动不动便两位数起。所以,尽管各种预测机构、行业专家去年不断调低期望值,2011年产销数据仍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的产销量,较2010年分别增长0.84%和2.45%,创13年来增幅新低。
  刚刚一脚踏入汽车社会,汽车业便遭受迎面一击。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国汽车销量已不再取决于有多少老百姓愿意买且买得起,而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能源、环境、交通、道路等资源到底能容纳多少辆车。采取千人拥有量方式来计算汽车保有量和年均增幅,似乎并不适合中国。
  事实上,略有增长、增幅回落的数据,似乎让更多的人松了口气。因为即使增幅为0,也意味着每年有1800多万辆新车加入了道路拥堵大军。
  如今,城市拥堵已经从北上广蔓延到二三线城市,成都酝酿摇号购车,南京大幅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兰州被迫无限期实行单双号限行……二三线城市汽车消费市场“未老先衰”,道路、能源、环境等因素已成为汽车业继续做大的瓶颈。
  另一方面,新增车辆所需燃料,相当于每年要多建一座炼油厂。在如此庞大的产销基数之上,如果依然保持以往高速增幅,恐怕将是一场噩梦。
  车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几年,汽车业被中国消费者突然迸发出的巨大购买力和消费需求裹挟着,一路狂奔。在那些车子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不论什么车都有人买的好日子里,只提供短短一年质保期,售后服务网点还没布齐,车子仍供不应求,稍微造得好一点的车型,便敢狮子大开口,坐地加价。汽车投诉增幅年年超过销量增幅,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没有同步提高,一直在低位徘徊。
  中国的汽车业就像一个发育期营养不良的孩子,个子蹿得太快,难免有点缺钙。快速膨胀起来的汽车消费市场繁荣背后有隐忧。
  这些年对汽车厂商来说,卖车不是问题,如何维系消费者忠诚度不是问题,如何扩建生产线、扩大产能、多快好省,才是他们注意力关注的焦点。汹涌的消费大潮和急功近利意识催促之下,中国汽车业似乎失去了分寸和方向,只知道一路狂奔,丢失了灵魂……
  宽松的市场也惯坏了汽车厂商,从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水平都离世界汽车消费大国的称号相差甚远。甚至连生产廉价小车的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自己都大声疾呼,生产标准定得太低了,企业造车是要考虑成本的,如果不提高标准,企业凭什么投入巨资去改进生产线。
  不久前再征民意的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新版本,显现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的趋势,甚至通过建立争议处理专家库的方式,绕过棘手的第三方鉴定难题。立法者敢于顶住企业压力,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包实施的强硬态度背后,其实是我国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之后,数量不是问题,质量成为关键,提高准入门槛成了优胜劣汰的有效手段。
  一些来自汽车业的声音又在呼吁政府托市,这回恐怕会哭的孩子未必有奶吃了,政府的态度更倾向于稳中求进、适度调整,不倾向于出台全局性、大力度的刺激政策。
  放下心中的焦躁,放慢自己的脚步,中国汽车业期待重新稳健而坚实地成长。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车市,别走得太快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