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会操作电脑就能当编辑●内容雷同家长无从下手●学校涉嫌强迫学生购买
教辅材料市场到底怎么了
作者:王照重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王照重 文/图
  随着新学期课程逐步走入正轨,全国各地的教辅材料市场又出现了购买热潮。近日,本报山东记者站连续接到学生和家长的反映,称市场上销售的不少教辅材料不仅纸质差、印刷不清晰,甚至连题目答案都有错误,内容雷同现象更是极为普遍。不仅如此,还有部分学校利用各种手段要求学生统一订购教辅材料,家长们对此非常不满。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的教辅材料市场进行了深入走访。

会用电脑就能当教辅书编辑

  冯亮亮是山东省济南市一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二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该市的一家图书经销企业担任编辑,主要工作是负责编辑中学的课外教辅材料。冯亮亮说,她是从学校的公告栏上看到该企业招聘文员的信息后,打电话向其咨询然后去面试的。该企业要求她做图书编辑,具体工作就是在不同的课外教辅材料中挑选一些内容,然后重新整理在一起,组成一本新的教辅材料,该企业按照她整理内容的字数给她发工资。
  2012年2月23日,记者从某招聘广告中看到了济南市一家图书企业正在招聘编目(计算机录入)岗位,为了解这一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记者以应聘者的身份进行了电话咨询。在电话中该企业一位姓李的女士告诉记者,所谓的编目就是图书编辑。记者向李女士表示,自己很想干图书编辑工作,但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李女士对记者说:“计算机的剪切和粘贴操作你会不?只要工作认真,打字速度快就行,不需要什么工作经验。”经过详细咨询后记者了解到,这个所谓的编目岗位,与冯亮亮的文员兼职工作是一样的,都是从众多教辅书中“剪切”内容,再“复制+粘贴”组成新的教辅书。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自今年2月以来,图书出版类企业关于编目、文秘、内勤等岗位的招聘广告刊登密度很高,咨询了多家企业后记者得知,这些岗位大多是为编辑教辅材料而设置的,其对应聘者的要求仅仅是可熟练地操作电脑。

内容雷同现象普遍存在

  由这些仅具备电脑操作技能的图书编辑编制出的教辅材料,其质量可想而知。2月24日,记者在济南市规模较大的图书批发市场——英雄山文化市场走访时发现,内容存在雷同现象的教辅材料不在少数。一位正在选购图书的家长毛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给自己上初一的孩子买过两本数学课外教辅材料,孩子在做题过程中发现,这两本教辅材料中有一些题目完全一样,但答案却不一样,孩子不知道该以哪个为准。毛女士对记者说:“这样的教辅书不是害孩子吗?起不到练习作用,还耽误时间。”
  此外,记者在该市场的一家教辅书店看到,这里从小学到高中的各类教辅材料一应俱全。仅关于5年来高考真题的教辅材料就有3种,分别为贵州、南方和吉林3个出版社出版。记者仔细翻阅后发现,这3本教辅材料里的题目都大同小异。一位正在选购的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关于高考的辅导材料有很多,名字和内容都差不多,真不知道该给孩子买哪本。”
  随后,记者又走到该市场的另一家书店。在这里记者看到,关于作文的教辅材料有八九种之多。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向该书店的营业员询问:“哪本作文辅导书比较好?您给推荐推荐。”这位营业员回答道:“这些教辅材料的内容基本都差不多,只是包装和排版顺序不同而已,随便选一本就行。”在走访时记者发现,的确如该营业员所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中考满分作文书中,记者看到,其内容都是全国几个重点省市的中考作文考题,以及几个主要的写作形式,甚至连列举的实例都一样。如关于去年福建省中考的作文考题“打开一扇窗/漫步”,就分别收录在上述两本书的第40页和第199页。

部分学校强推教辅材料

  除了市场上销售的劣质教辅材料让家长和学生无所适从外,学校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某些教辅材料的现象也使家长感到烦恼和无奈。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白旄镇的家长张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他的孩子在白旄中学上7年级,该校教师不止一次地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张先生对记者说,这些教辅材料每本大约20元左右,不买不行,但买了之后也没用,孩子回家连看都不看,放在家里很浪费。在采访中,张先生还给记者看了孩子学校发的书单。在书单上记者看到,要求购买的教辅材料包括《基础训练》、《逃避不是办法》、《跌倒了你就爬起来》等。
  针对家长们反映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白旄中学教务处的苏主任。苏主任告诉记者,这些书都是学生自愿购买的,学校不强制。同时,苏主任还给记者拿出了一份购书《回执单》,并说:“这都是家长同意购买书的签字回执,想买哪本就在书名后面划个勾。”
  记者翻阅了这些购书《回执单》后发现,有些《回执单》的“是否自愿订阅”一栏上家长并没有划勾。家长张先生表示:“我的确看到了这个《回执单》,但我们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呀。学校老师早已经给孩子交代好,初二的学生要统一购买《逃避不是办法》这本书。”
  另外,苏主任还告诉记者,这些书都是当地教育局要求学生自愿订购的,不是学校要求买的。就此问题,记者电话联系了临沭县教育局和临沂市教育局,但在接受采访时,这两家教育局有关人士相互推诿,截至记者发稿时,他们均未就要求学生订购教辅材料问题给记者明确答复。
  另据山东省寿光市的家长庞先生反映,他的孩子在该市文家联合小学上6年级,这学期学校要求孩子必须购买3本教辅材料,共计79元。庞先生说:“老师已经在收费通知单上把要买的书划上了勾,孩子将收费单拿回来让家长签字,然后第二天把钱直接带到学校去。而对于这项收费,学校是不给开任何发票或凭证的。”
  根据庞先生反映的情况,记者采访了寿光市教育局。该教育局接受采访的有关人士表示,他们并没有强迫学生购书,并表示是按照上级规定办的。

●相关链接
教育部下发《通知》规范教辅材料市场

  本报讯(记者王照重)近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旨在规范教辅材料市场,切断饱受诟病的教辅材料利益链。
  据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2001年,针对当时教辅材料存在的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然而10多年过去了,国内的教辅材料市场又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种类繁杂、质量良莠不齐、价格虚高、市场混乱、使用缺乏规范等方面。
  为规范目前的教辅材料市场,该《通知》明确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如果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应做好统一代购服务,不得从中牟利。学生和家长个人自行选择的教辅材料,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对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该《通知》要求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此外,该《通知》还对教辅材料的编写者提出了3点要求:一是强调教辅材料的主要编写者必须具有相关学科教学经验和熟悉相关教材;二是要求各级行政部门、负责实施考试命题、监测评价的单位不得组织编写学生有偿使用的同步练习册、寒暑假作业、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学校组织开发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辅助资源,免费提供使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教辅材料市场到底怎么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