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工商局约谈20家商超负责人
本报杭州讯(姜晓霞 张 嘉记者郑铁峰)日前,浙江省杭州市工商局约谈了当地20家商场、超市负责人,并向他们通报了前期商超专项整治的情况。针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临界点不清晰,操作人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浙江省工商局初步拟定了《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会上,20家大型商场、超市代表就该项规范性文件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据了解,为规范商场、超市经营行为,去年杭州市工商局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商超专项整治,重点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销售过期食品、销售短斤缺两商品、虚假标识标注、价格欺诈、促销陷阱、霸王条款、虚假宣传、不兑现预付式消费商品或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整治期间,共查获相关案件248件,罚没款245万余元,组织开展相关监测110次,查获不合格商品146批次,并对全市230家大型商场、超市开展了信用监管,评定出首批AAA级商超5家,AA级商超30家,A级商超160家。
今年,杭州市工商局将继续开展对商场、超市规范经营行为的专项整治,并将在整治中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企业自律、制度落实、消费维权。今年工商机关对商场、超市的整治将重点在6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开展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项行动,进一步遏制消费领域的霸王条款;二是加大监测、抽检力度,在定期定品种对商品开展监测的同时,做好后续处理以及分析工作;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四是强化日常检查,促进监管规范,特别是对食品安全问题、申诉举报热点商品等加大巡查频次;五是强化信用评价,构建长效机制,对违信失信者实施信用记录、信用提示、信用预警和信用惩戒;六是强化扩面提质,推进12315“五进”,在去年建站241家的基础上,今年再建250家消费维权服务站。
约谈会上,针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临界点不甚明了、商场超市的长效化管理规范依然有待落实等问题,浙江省工商局、杭州市工商局就《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听取了企业代表的意见。工商机关将在广泛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于近期正式出台实施规范性文件,实现临界食品的明确规范和商场、超市的长效监管。届时,各家商场、超市自说自话、各行一套的局面将得到缓解,消费者也将买得更加实惠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