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果粉”们的困惑
作者:胡军
图片


    ■本报记者 胡 军
  在当前以开放、分享为特性的互联网大潮下,一贯以个性著称的苹果品牌电子产品,不但没有因其封闭、独立的特性而被市场孤立,反而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不仅如此,其i-Mac、iPod、iPhone、MacBookAir等系列产品,分别在我国的个人电脑、数字音乐、智能手机和笔记本领域俨然引领着时尚潮流。
  据记者了解,苹果产品自1997年开始进入我国,但是直到2006年,其iPod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销售情况依然不温不火。自2007年首款苹果iPhone手机面世,其独特新颖的应用体验,迅速引爆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数码市场。然而,迅速成长的我国市场并未让苹果改变其新品发布策略,每每新品首批上市名单中,总是没有中国,并且无论是在应用体验,还是在保修服务方面,苹果的做法都让不少国内苹果爱好者(以下称为“果粉”)如鲠在喉。

内地消费者总在等待中

  2011年6月24日,苹果iPhone4手机正式上市,但这款手机第一批登陆的只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5个国家,我国内地不包含在内。不仅如此,在同年7月该手机第二批上市的18个国家和地区名单中,也没有内地。此后,又经过了半年时间的等待,2012年1月,iPhone4手机终于姗姗步入我国市场。记者了解到,根据数码行业的产品周期惯例,半年的上市时间基本上是一个新产品的黄金寿命期。显然,在这一黄金寿命期内,苹果没有对中国敞开官方发行渠道。在i-Phone4手机正式在我国上市之前,国内的“果粉”只能选择在等待行货的煎熬中坚忍,或是像偷吃糖果的孩子一样,去购买水货。
  对于苹果的这一营销策略,有关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这种状况自苹果第一代iPhone手机面世以来,就从没改变过,。“果粉”一直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追捧着苹果产品。
  记者在苹果公司近期公布的中国直营店营业数据中看到,我国内地已成为苹果公司增长最快的市场。该营业数据显示,在2011年第三季度,大中华区的营业收入超过了45亿美元,而在2011年的前三季度,大中华区的总销售额达到了88亿美元。相对于苹果在内地20%—40%的店面增长幅度,其销售额增长率高达数百倍,而且这一统计数字并不包括水货的销售额。
  对于苹果在我国的骄人业绩,苹果新任CEO库克不止一次地表示出了兴奋之情。他说:“苹果业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整个大中华区营业收入占到了苹果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的16%,大中华区已经成为苹果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然而,内地市场的骄人业绩并没有让苹果公司改变其新品全球发布的策略,从新iPad发布计划看,我国市场仍然不在其第一批次的发布名单上,这让不少“果粉”感到疑惑和失望。

销售模式遭遇水土不服

  习惯了数码产品全方位立体化营销模式的国内消费者,对于苹果在国外获得成功的专卖店销售模式至今并未完全适应。“虽然内地的‘果粉’也会到苹果专卖店去排队购买,但在总体购买者中仅占很小的比例数,多数‘果粉’还是习惯到电子卖场去购买苹果产品。”对于苹果的专卖店销售模式,从第一代iPhone手机一路跟风到最新的i-Phone4S手机的北京“果粉”禹女士的说法代表了众多国内消费者的心声。此外,苹果iPhone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另一个销售特色是与当地运营商进行捆绑销售,但这一销售模式在国内的实施现状,导致国内用户的消费体验大打折扣。首先是其在合作运营商的选择方面始终处于摇摆状态,目前分别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家运营商有官方合作,同时市场上又不断传出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消息,而许多优秀的应用和良好的消费体验都是签约运营商独有的,这使得许多非签约用户难以真正享受到这些优秀的应用产品,消费体验也大打折扣。其次,与运营商合作后,产品较高的售价也让不少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而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水货的销售份额远远大于行货。

水货与“越狱”带来的消费困惑

  事实上,虽然苹果的行货产品总是让内地消费者等待,但其水货产品却总能与国际首发同步在内地市场上出现。面对这一诱惑,不少“果粉”忍不住便购买水货尝鲜,殊不知,尝鲜的代价是不得不因此陷入不知到底能不能保修的尴尬境地。
  今年年初,一直在等待iPhone4S手机上市的安徽省消费者吴女士,实在不想再等下去,便托朋友从香港捎回了一台“港行”版iPhone4S手机。她告诉记者:“我当时想,虽然‘港行’机的价格比水货机贵一些,但在保修方面可能会好一点,最坏的结果,大不了跟水货一样不能保修。”据记者了解,在现实中,与吴女士有相同想法的“果粉”不在少数,他们都是在漫长的等待中失去耐心,而最终选择购买水货或者“港行”iPhone手机的。记者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朋友聚会上看到,在同桌围坐的8个人中,除了记者外,其余7个人全部在使用iPhone手机,其中5台是水货,2台是“港行”。
  对于水货不能保修问题,使用i-Phone4S手机的胡女士对记者表示出了自己的不满。她认为:“无论是水货还是行货,都是苹果的产品,为什么不给保修?我认为这很不公平。”
  除了保修外,“越狱”是困扰苹果用户的另一个问题。由于苹果的许多应用程序和软件都需要付费下载,而内地用户多已习惯了互联网的“免费午餐”,因此不少苹果用户便将自己的iPhone手机进行了“越狱”(系统破解)。然而“越狱”后,虽然不少付费的应用可以免费使用了,但代价却是手机不再能享受保修服务,这让很多“果粉”不得不在是否“越狱”的问题上艰难抉择。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苹果用户,最好不要将iPhone手机“越狱”,因为这样可能会给自己的隐私带来威胁。理由是,iPhone手机一旦“越狱”,其ISO系统中保护用户隐私的程序便会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若所下载的应用中含有窃取隐私的程序,则手机系统根本无法防御。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IT·数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果粉”们的困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