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建新
随着直销业的发展,直销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关注慈善事业等方面做了积极工作,赢得社会普遍肯定。这是本报记者从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在沪召开的全国直销企业工作座谈会上获悉的。
在守法经营方面,直销企业守法意识不断提高,注重内部管理。针对招募,有的直销企业借助公安部“二代身份证信息查询系统”识别拟招募的直销员身份,将招募年龄提高到22周岁;有的直销企业与教育部学信网合作,定期核查人员中是否有在校学生。针对培训,有的直销企业为了明确直销经营模式与其他模式的界限,不仅从制度上保证业务人员不会同时拥有两种身份,而且禁止培训活动在两种业务中的混淆,坚持直销员由公司培训,一经发现有违规行为,立即纠正。
在产品质量方面,直销企业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产品品质。有的直销企业建立了一套“从种子到消费者”全链条管理体系;有的直销企业坚持“6S品质措施”,从产品原料生产采购,有效成分的研究选定、定性定量分析到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等进行递进式监管;有的直销企业执行“三不放过”原则,确保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能投产,不合格的中间产品不能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直销企业提高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有的直销企业向顾客公开《产品退换货制度》,消费者从购货之日起30天内对损坏的产品可以选择换货处理;制定《产品质量投诉操作指引》制度,对顾客的投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快速的应对机制。部分直销企业设有消费者服务热线,负责解答咨询、处理疑问、办理投诉。有的直销企业投入巨资为消费者和经销商购买保险。
在社会公益方面,直销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活动。部分直销企业出资成立公益基金会,以下岗女工、贫困妇女、农民工子女、毕业大学生等为重点帮扶对象,解决就业、自主创业等问题。有的直销企业通过中国预防艾滋病基金、中国红十字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公益机构,向社会弱势群体、灾区民众捐款捐物。有的直销企业积极投资捐建、援建希望小学,建立小额信贷基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