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谁动了我的大额存款
作者:聂国春
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某银行对3月31日存入的1000万元支付8万元当天利息,年化收益率达到百分之几百。这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近日透露的。
  事实上,这种极端例子并不鲜见。大额闲置资金,存入银行并承诺一定期限内不取出资金,就可以得到一笔数额不菲的“利息”。这个看起来挺香的诱饵,吸引了不少个人和单位的资金投入。
  然而,有些大额资金一旦存入账户,存款就会人不知鬼不觉地被挪走。

大额存款频频蒸发

  “我办的是大额存款,怎么存了一年,钱反而少了20多万元?”、“明明说没有风险,利率6.5%,现在怎么亏了30%?”
  记者5月28日采访吉林省白城宁女士时。电话那头,想不明白的宁女士一连问了记者好几个为什么。
  宁女士告诉记者,2011年3月,她到建设银行白城市海明路支行为丈夫齐某办理80万元存款,银行一位名叫张娜的职员介绍说,有一种大额存款,10万元起存,年利率6.5%。因为她下半年计划用这笔钱为儿子买房,就反复问有没有风险,对方十分肯定地说“绝对没有问题”。但是2011年10月,她想支取存款时才得知,她存的大额存款实为“东北证券3号”理财产品,当时已亏损12万元。截至今年5月,账面资金仅剩下50多万元,3成存款已人间蒸发。
  宁女士说,她代理丈夫办存款,张娜却让她代替丈夫在文件上签了名,一次是在银行给的回执上,另一份在张娜给的文件上。“我在文件上签字时,她把上面都遮盖了不让看,只让我在指定地方签字。”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远忠律师介绍说,与宁女士有类似情形的还有多人。根据赵女士、刘女士、王女士等5人向其提供的“受骗经过”,她们6人共计145万元,都是办理存款被张娜买成大幅亏损的“东北证券3号”理财产品。“受害的不只我们几个。海明路支行仅张娜一个人就销售了1000多万元。”宁女士对记者说。
  与宁女士等人大额存款变理财相比,沈阳储户赵文在中国银行的遭遇更加惨烈。她在中行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大街支行存入的1000万元巨款,在存入之后一个月内就被别人转走,仅剩1元。
  赵文本身就在银行工作,有银行系统内的朋友向她推荐中行兴隆大街支行,称只要把1000万元存入该支行一个月,她就可以拿到18万元高额利息,而正常的利息只有3万元。
  “如果是借给私人用,就是给我180万元利息我也不敢借,但把钱存入银行,我觉得非常安全,况且只需要存一个月。”赵文称,银行这种“揽储”行为在系统内很常见。利息由介绍人支付,钱存在银行里肯定万无一失。
  今年4月6日,赵文来到兴隆大街支行以自己的名字开户,并转账4笔共1000万元存入该账户。几天后,她通过介绍人拿到了18万元利息。然而,5月7日,赵文来到兴隆大街支行取款时,却发现存款仅剩1元。
  以上事件并非孤案。记者能查到的就有太原农行4100万元存款蒸发案、北京工行储户千万存款丢失案等。

违规揽储处处可见

  存款被变成理财产品或者转走自己竟会不知情?记者就此咨询某城商行合规部经理张先生。张先生说,这种事多了,储户对大型国有银行一般都很信任,通常都按银行职员说的做,让签什么就签什么,一旦出现违规操作,大额存款很可能缩水或者不翼而飞。
  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他们80%的精力主要放在拉存款上。随着银行竞争的激烈化和自身的指标压力加大,各银行客户经理的揽储举措也日益疯狂。
  据悉,“存款送礼”是很多银行开展的活动。比如,某银行将客户定期存款和积分联系,储户可以凭借积分换购物卡。某银行曾经还开展了“存款送金条”活动,若客户存入20万元,就可以得到2根10g/根的金条。定存贴息也是部分银行最常用的揽储手法,温州部分银行曾一度开出“存1万返440元”的高额利息吸引大量储户。
  在激烈的拉存款战争中,“存款中介”应时而生。“你存款,我贴息,利息贴到你满意”,这是某投资担保公司网站上发布的宣传语。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关于大额存款的内容比比皆是:“银行揽存揽储,寻大直存款及中介,3~12个月期500万元起,直存到指定银行自己单位或个人名下,1.5~2.5分利/月、最高累计贴息15%~30%,即存即贴即奖、银行正规存款、担保公司担保、管理公司贴息、确保资金安全。”“这就是所谓的‘存款中介’。”张先生介绍,帮助银行进行高息揽储,抑或挪用储户资金他用,是这种“存款中介”公司的主要业务。

存款多被挪作他用

  记者致电其中一家“存款中介”,对方介绍说,现在的引存揽储已非常“阳光化”,协议合约完备,“投资者”直接与银行发生资金往来,这存款与普通存款无异,资金风险全无,获利却远高于普通存款。
  事实果真如此吗?宁女士告诉记者,她因为相信银行,所以在签字时没有特别留意,协议拿回家也是赶紧收好,根本没有想到存款变成了“东北证券3号”理财产品。
  赵文则更是对存款丢失一头雾水,在事后找到行长李军时她才明白过来。原来,她这笔钱在存入后就被办理了转账汇走了。“当时李军要求我在前台查询核实钱是否到账,并输入查询密码。而事实上,这个查询密码是李军办理汇款业务需要的转账密码。李军当时已经为这笔钱办理了汇款业务。我密码输入后,钱随即被转走”。赵文说。
  赵文称,汇款还需要填写汇款凭证,但她的汇款凭证和签名都是李军和其授意的银行其他两名工作人员填写的。就这样,汇款需要的所有环节均已实现,她的钱被转到其他人的银行卡中,挪出来的钱被用来投资或者还高利贷。
  山西太原农行储户4100万元不翼而飞的操作手法与赵文案如出一辙。目前法院一审判决农行内部人士违规操作致储户受损,农行应承担全部损失。
  记者了解到,盘锦公安局已对赵文存款丢失一案立案,李军被刑拘。赵文也已就此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而宁女士也在收集证据,准备上法庭讨个说法。

●专家提醒
大额存款应留意协议及存单

  大额存款蒸发案的受害人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之所以没有多留个心眼,一是因为相信银行,二是也曾听说过银行有大额存款的业务,利息会高一些。
  对此,多家银行客服告诉记者,并没有大额存款利息高一说,也没有相关业务。张先生也对记者表示,银行绝没有高息大额存款这样一个业务品种,只有大额协议存款。
  据介绍,大额协议存款是商业银行根据监管部门规定,针对部分特殊性质的资金如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养老保险基金等开办的存款期限较长,起存金额较大,利率、期限、结息付息方式、违约处罚标准等由双方商定的人民币存款品种。目前,险资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一般在6%左右。
  张先生说,大额存款高息多数是银行揽储的手段,属于违规行为。对于“存款中介”,银监会也早就要求取缔。但由于这种事情一般有银行内部人士参与,进行得很隐秘,所以监管部门查处起来比较困难。
  “一旦银行内部人士违规操作,储户的资金就会有风险。”张先生说,近几年发生的欺诈、盗窃和挪用存款案件,特别是大额存款被骗案件对储户进一步敲响了警钟:“存款有风险,进出要谨慎!”
  北京盈科律师文蔚冰说,这类案例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投资者在存入资金的时候要留意签订的协议以及存单等内容,防止误签代理理财合同自担责任。同时,要及时关注账户变动情况,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及时维权。 (聂国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服务·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谁动了我的大额存款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