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晓莉
“如果林萍萍是你的女儿,你忍心看她这样吗?”陕西省警官学院的石老师对记者说,他既是教师又是律师,也是一个女孩的父亲。“网络环境必须净化,未成年人上网必须受到保护。”石老师强调说。
据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近日发布的《2011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交网络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与成年人基本同步,青少年健康上网已经成为时代课题。该《报告》还显示,家长对青少年上网的主流观点依然是弊大于利。
对此石老师认为,不让孩子上网在现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说,自己的女儿今年才2岁,就已经开始玩儿iPad了,如此发展下去,相信她很快就知道怎么上网了。他表示,堵不是办法,关键是营造有管控的网络环境,以及加重网站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雷雳认为,面对互联网潮流,家长必须改变观念,顺势而为。家长对孩子的上网行为不能只持阻挠、禁止态度,而应该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在这方面他建议,家长要多和孩子平等交流,改变孩子对网络的认识偏差。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斌艳说:“社交网站在未成年人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其背后是孩子们对表达的需求,他们的关系通过社交网站而变得越来越紧密。”
中国青少年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则认为,青少年热衷网络社交,缘于他们对认同感的需要。孙云晓说:“10岁左右的孩子对同伴认可的需求已经开始强于对其家庭成员认可的需求。”
一位长期从事学生心理研究的首都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说,网络暴力对青少年造成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从年龄特点而言,初、高中阶段的孩子自尊心强,比较在乎同学、朋友对其的评价;二是取决于受害者自身的承受能力;三是看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是否成熟,以及认知水平的高低。上述这些因素,都可以决定造成伤害的程度。因此,从整体上说,老师和家长都应摆正心态,增强孩子的承受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其认识到网络仅是一个平台,在发生问题时应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