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幼升小”考试难倒成人
作者:胡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某小学“幼升小”考试现场

  编者按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适龄儿童升入小学的招生工作(以下简称“幼升小”)已陆续开始,教育部对“幼升小”的政策是实行就近入学,禁止一切形式的入学考试。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全国各地的“幼升小”正日益变得功利化,出现了增设入学考试且题目难度过大、各类专门针对“幼升小”的超常班和兴趣班越办越火、家长对儿童教育存在盲目性及严重的角色替代等问题,严重扰乱了“幼升小”的正常秩序。这一现象已引起教育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做出相应的规定。本刊自本期开始,策划了“直击‘幼升小’”系列专题报道,将分三期就当下“幼升小”中存在的各类乱象,以及家长的困惑、儿童的苦恼等进行报道。

■本报记者 胡 军

  “天呀,这么难的题!不知道那些6岁多的孩子都是怎么过关的。”日前,家有5岁儿童的北京家长国女士看了一套北京市某小学的入学考试题后,发出了如此感慨。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不少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幼升小”考试难度过大的问题,这远远超出了教育部近日正在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早教指南》)中的能力要求。
  那么,小学为什么要拿这么难的题来考刚满6岁的孩子?这样的考试到底能否考核出儿童今后的能力发展方向?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早教指南》能否为日渐畸形的“幼升小”入学考试戴上一道紧箍咒?

小学入学考试题有多难

  “记得我小时候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入学考试。当时,一般小学在孩子报名时,也就要求孩子会数数,能从1数到100就行了。”说起自己1982年上小学时的情景,家有5岁女儿的湖南消费者胡女士满目惆怅。胡女士告诉记者:“我们那时都是就近入学,学校不太分重点或非重点,到了上学年龄,一帮孩子自己约好就去学校报名了,都不用家长领着。报名时,老师也就问问几岁了、上没上过幼儿园、会不会数数等问题。哪像现在,那些入学考试题就是拿到大学里,估计也没几个学生能全答对。而且不光是题目难,有些题的答案更匪夷所思。”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一名带着孩子参加过当地某知名小学“幼升小”考试的家长,把其中一道考题晒到网上。题目是:“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是谁?”有90%的成年网友都表示不会答,而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居然是“姚明”。2011年两会期间,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用一道北京市某小学的“幼升小”考试题,难倒了所有在场教育界政协代表。题目是:“从1到9共9个数字,请问是按什么把它们分成1、3、7、8;5、9;2、4、6三类呢?”最终的标准答案让在场所有人感到震惊:“按照拼音音调来分。1378都是一声,59都是三声,246都是四声。”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考题在各地小学的“幼升小”考试中屡见不鲜,花样繁多。有的小学要求6岁儿童会读拼音、写汉字、造句,有的甚至要求其达到1000字左右的识字量、200个左右的英文单词量,以及会100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等。绝大多数家长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他们对这类考题的出发点、目的和效果高度质疑。一位受访家长说:“这些考题到底要考察6岁儿童哪些方面的素质或能力?其对今后的学习又会有怎样的影响?”还有不少家长在采访中表示,教育部门都有规定,正规的幼儿园,尤其是公立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内容。但这些高难度的“幼升小”考题已经远远超出6岁孩子的正常知识水平范围,甚至可能超过一些二三年级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范围,这不是在变相逼迫家长让儿童去参加学前班、补课班吗?
  对此,孩子今年正面临“幼升小”的北京家长王女士的说法非常具有代表性:“真的没办法,那些考试题实在太难了,要求太高,孩子如果不去参加专门的学前班或培训班,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要求,而不通过考试,学校就有可能不要你。据我所知,我儿子班上一个孩子,在上幼儿园中班时就能认识3000个汉字,而这些全部是在课外培训班里学的。”

幼儿园小学化由明转暗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都提到了以下这种引人深思和重视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此家长的升学关注点在孩子的高考上;到了上世纪90年代,家长的这一关注点提前到孩子的中考,他们不遗余力地要让孩子上一个好高中;到了2000年,家长的升学关注点又提前到了“小升初”,给孩子找一个好初中成为家长们追逐的目标;2010年,这一现象直接进入到小学时代,进什么样的小学成为家长们绞尽脑汁关注的大事。与此同时,“幼升小”学前班也和“小升初”、中考、高考的辅导班一样,在市场上异常红火,许多学龄前儿童都在上小学前进入到各种各样的课外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而且从各小学出的考试题来看,部分学校或明或暗地用这种方式提醒家长,要想通过该学校的面试,孩子就必须具备奥数等超常学科知识。
  在北京一所知名幼儿园门口,正在等待接孩子放学的中班幼儿家长三三两两地讨论着孩子上小学的话题:“你要上××小学啊,那得先去上××学前班,这是那个小学的占坑班,要不连入学考试都过不了。”“××学前班其实就是××小学办的,上课的都是该学校的老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前培训机构都声称自己与某某小学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近年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出台的相关管理文件来看,全国各地都陆续出台了关于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禁止小学和幼儿园开办学前班等规定,但在各地的禁令中,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开办学前班或在儿童早期教育过程中禁止教授小学课程的内容不在其中。这样一来,不少民办教育机构便纷纷打着各种兴趣班、思维馆等名头,大肆招生开设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等,还有许多幼儿园也在悄悄地开设着小学课程,这其中也不乏有小学悄悄开办的各种名目的学前班。
  对于不少培训机构热推学前班的状况,许多家长都有着和国女士一样的看法:“为什么会出那么难的题?那些小学难道就真不知道教育部有规定,不让幼儿园提前教小学课程吗?在我看来,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在不少地方,孩子要上哪个小学,就得先上某个机构办的学前班,因为这些学前班掌握着入学考试题。可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这些培训机构真是神仙,能掐会算?谁信呢,我看都是跟学校勾着的结果吧,最后大家利益分沾。”

《早教指南》关键要落实

  事实上,关于小学对适龄儿童进行入学考试的问题,教育部在2011年8月下发的《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就已经明令禁止。该《通知》第三条规定: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规范小学招生程序,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
  对于这一禁令,许多家长的想法和胡女士一致。他们表示:“家长和教育机构都知道这个政策,但对于教育机构的违规行为,谁又来管理和处罚了?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学校要对适龄儿童进行考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以前小学也会对适龄儿童入学进行简单的面试,借此来筛查孩子的精神和智商是否正常,以及有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等,因此完全禁止入学考试并不可取,但关键在于必须给入学考试规定一个合理的度。”
  从近日公开征求意见的《早教指南》中可以看出,教育部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主要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不仅如此,《早教指南》中还对6岁适龄儿童的相关入学能力列出了明确的标准,如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地写自己的名字、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早教指南》如果能落到实处,与《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相结合,并且有具体的管理和处罚细则,那么将给近年来不断升级的“幼升小”考试戴上一道“紧箍咒”。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幼升小”考试难倒成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