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侧记
人头照顺序:先左8,后右8
边振甲
刘佩智
张靖
常晓村
徐来
张利钿
王红
房爱卿
于军
宁高宁
徐景和
马勇
罗云波
苏志
蒲长城
卫祥云
编者按 6月11日—17日是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有关部门和全国各地围绕本届宣传周 “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的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引导食品从业者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倡导诚信守法生产经营。6月11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消费者代表等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诚信。”
■本报记者 姚 敏
上篇
诚信最可贵
为给食品安全的诚信问题把脉,众多政府官员和专家对诚信的含义、诚信和食品安全的关系,以及诚信缺失给食品消费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解剖和分析。
什么是诚信
“数千年前孔子提出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业无信而衰’。今天诚信仍然是为人和职业道德的精髓,是市场经济的精髓。”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认为,每个人、每个企业坚持诚实守信对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说,诚实守信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无信不强、千金一诺、童叟无欺等已融入民族的血脉。如今在社会道德领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等社会丑恶现象屡有发生,严重侵蚀着社会道德诚信环境。“诚信是一种文化。”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企业界要倡导诚信文化,做守法守规的企业,不耍小聪明,不欺骗消费者;要倡导阳光文化,敢于正视问题和承担责任;要倡导反思文化,不怪行业不怪运气。要把食品安全和诚信文化融入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文化引领,履行社会责任。
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监督检查司副司长于军看来,诚信是社会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有了诚信,人们增强了自律意识,就能自觉地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信是建立法治社会、秩序社会的基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诚信就没有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就没有良好的国际形象。
诚信是企业发展之魂
“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存之本,诚信是食品企业的发展之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表示,企业诚信是实现食品安全的内在保障。
“食品安全离不开有效的政府监管、完善的法规制度和良好的市场秩序,但还取决于食品企业的诚实信用和守法自律。”刘佩智说,剖析绝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究其深层次原因,并不完全是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所致,而与生产经营者不讲诚信、违法违规关联。
“由于食品安全监管不可能做到‘一对一’、‘人盯人’,因此生产经营者的诚信、良心就成为了食品安全最基本的保证。”于军强调,食品产业是良心产业,如果不讲良心,道德底线崩塌,再严格的监管也难守食品安全。
“我国要成为标准、质量强国,更应成为信用强国。”广东省第一家获得“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利钿表示,诚信是食品企业发展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灵魂,目前国家不断加强监管,媒体监督力度空前,社会民众对食品企业“零容忍”,这些都催发了食品行业从严自律提升安全水平。
诚信缺失导致安全风险
“诚信缺失是食品风险的根源,要清醒认识食品安全诚信问题的严峻性。”刘佩智说,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不良食品事件的发生无不暴露出诚信问题,以致公众提到食品安全就联想到诚信缺失,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公信力和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徐景和在演讲中引用了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今日的中国,我们在很多方面落后于世人,唯独饮食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徐景和始终将这句话记在心里,遗憾的是此文发表100年后研究食品问题,全社会都感觉到肩上很沉重。
“一些生产经营者只顾追求物质利益,道德失范成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于军认为食品生产经营中的不诚信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这不仅表现在使用违禁物质、故意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的安全问题,也表现为违规操作造成安全隐患。
下篇
诚信如何立
众多专家为诚信问题切脉后开出多个“药方”,强调保障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共铸食品安全长城要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诚信建设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督机制。
营造全社会守信氛围
“遏制不诚信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营造全社会诚实守信的氛围,弘扬高尚的价值观、道德观是其中之一。”于军认为,不诚信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当前突出的问题之一,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过程中,不法分子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置法律于不顾。在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惩处力度和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诚信建设的同时,还要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唤起良知抨击丑恶现象,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政府及其部门应在诚信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宣传引导,培育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刘佩智强调,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行业企业的有序经营,都离不开社会诚信大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全民道德文化水平的提升。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良好社会环境。
企业家要流着道德的血液
“食品行业要获得消费者信任,赢得尊重,企业家就要流着道德的血液,因为安全的食品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会总干事卫祥云认为。“跨越食品的生物角色和商品角色之间的鸿沟,是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徐景和表示,这句话的核心内容是食品生产、经营和科技的方方面面,都应当坚守讲诚信的道德底线,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基本出路。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认为,食品企业要认真落实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先进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完善信用管理建立“黑名单”
政府部门在诚信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政府监管如何科学到位是热点问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和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认为,强化监管不是多投钱或再增加队伍,而是要科学监管。
“要加快建立健全食品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刘佩智说,要以建立信用记录制度为基础,以细化评价准则为保障,以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为支撑,加大失信信息发布力度,完善激励惩戒衔接措施 。“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力度。”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司长张靖认为,除开展宣传教育,还要加大信用分类监管力度,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分级分类标准,创新信用分类监管的方式方法和考核方法,注重监管的实效和综合信息的分析研判,不断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十项自律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把好进货关、销售关和退市关。“要完善信用档案和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起有刚性约束力的诚信保障措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介绍说,质检部门不断加大对重点产品、企业、区域的监督检查和整顿治理力度,严格风险防控和预警。
于军认为,我国食品生产经营方式小、散,数量巨大,业态复杂,要像打击其他刑事犯罪一样,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故意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要防止以罚代刑,及时移送案件,使犯罪分子受到及时惩处。
以追溯体系培育诚信基因
“应加强追溯体系建设,信息公开化,促进诚信基因培育。”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介绍了建设肉菜追溯体系,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的情况。2010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启动了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率先在部分城市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信息追溯的链条,实现肉菜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常晓村认为,加强追溯体系建设有利于落实流通主体的食品安全责任,提升行业诚信度。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通过网络将相关信息归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肉菜流通信息链条。有关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可以及时查询产品来源、流通环节、检疫检测等信息,同时有利于通过市场倒查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快速定位,在第一时间查到祸根,迫使食品生产者落实生产责任,强化源头管理。
合理利用科技
食品科技怎样守护食品安全的诚信底线?徐景和表示,新原料、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和推广,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要认识到必须依靠现代科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准入门槛,逐步实现农业和食品行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在技术创新中必须尊重技术规律和道德伦理。“科技是双刃剑,从事食品科研要牢牢树立食品安全的观念。”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认为,食品科学研究也是良心行业。不要把聪明才智用歪了,用去开发不安全的食品或为了牟取暴利制假贩假,这是科学工作者的一个底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难免由于认识不足出现安全隐患,同样要通过科技解决和杜绝。产品开发后要主动接受安全检验尤其是风险评估,如果有问题要毫不犹豫地放弃。
广泛开展社会监督
“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才能实现食品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蒲长城表示,保障食品安全,需要食品行业守法循章、诚信自律,需要监管部门认真履责、监管到位,更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刘佩智说,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安全基础相对薄弱、监管体制有待健全的社会背景下,失信成本相对偏低、违法收益相对较高,因此必须健全外部约束机制,形成多方合力。“要鼓励引导老百姓发现问题后及时举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于军认为,食品产业需要监管的对象数量巨大而监管人员相对不足,应发动群众群防群治。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司副司长王红认为,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披露失信失德行为,曝光违法违规案例,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深入了解食品安全事件,和专家加强沟通,使报道更科学、客观。果壳网“谣言粉碎机”主编徐来呼吁媒体以科学传播为己任,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