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祥云 本报记者 贾 君
游客登泰山,一路一身汗。在山道旁边不时遇有水果摊,一条手指粗的塑料管不断冒出汩汩水流冲洗着红绿相间的水果,既保持了水果的鲜嫩又增添了水果的凉爽,吃上一口,使人心旷神怡、精神倍增。“这水干净不?”,这是许多游客会担心的问题。“没问题!水果摊经营者所引来的全是山泉水。在泰山风景名胜区内,流通环节食品保证安全,人们完全可以一路放心吃喝。”这是山东泰山景区工商分局局长李军的回答。
李军表示,食品安全,重于泰山——泰山景区工商分局的每名干部职工思想里始终紧绷着这么一根弦。他们立足泰山景区实际,起草了《泰山景区创建“流通环节食品放心管区(村居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就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创建内容、实施步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受到泰山管委会的重视,并以管委会名义作了转发。泰山管委会责成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创建食品安全景区、提升泰山形象为己任,积极协同配合工商分局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形成了泰山管委主导、工商部门主抓、有关单位联动、经营业户自律、社会各界监督,“五位一体”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机制。泰山景区工商分局逐级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食品市场全面实施了食品安全监管“四项制度”和食品经营自律“三条线”,为登山游客及市民建起食品安全保护网。
为抓根治源,泰山景区工商分局强化了对批发商的监管。由于泰山景区内流通领域食品经营呈现点多量少、季节性强等特点,形成了山脚几个批发商、山顶一个批发商为主动脉供应几百家零售商的格局。为把好第一道关口,工商执法人员指导批发经销商与正规生产商或供货商建立供货关系,完善储藏设施,健全了各项自律制度和完整的购销货台账,要求他们在进货时向供货方索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资质证明的复印件,每次进货都严格按照进货查验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查验义务。
虽然现在泰山上的很多食品都是通过索道运输,但是挑山工仍是不可或缺的运输力量。即使到达山顶,也需要挑山工将货品送到每一家零售商。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质量,在运输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因此,泰山景区工商分局将货运索道的管理人员以及挑山工,全部聘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并对他们进行食品安全培训,让他们承担起保障泰山景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为泰山景区食品安全增加了一道“防火墙”。
保障食品消费安全,山下山上各有亮点。红门、中天门、南天门,是泰山具有标志性的三个“天门”和区域,分别代表着登山路段的起始、中段、极顶。由于高度、光照等条件的不同,食品存放的自然环境随之不同、食品经营单位的数量也不同,泰山景区工商分局在落实共性监管措施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了不同的监管措施。红门区域位于山脚,食品经营单位较多,安全监管任务较重,工商部门对此采取了加大巡查频率、敦促经营者增强自律的措施;中天门有关经营业户较少,仅有十多家,工商部门则实行了建立电子动态监管档案的方法,就是中天门工商所将每户每次进货情况输入微机,每天上班后第一件工作就是打开电脑,查看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有哪些、是哪些业户,打电话通知相关业户注意及时下架退市,到了终止期日,就上门敦促下架销毁;南天门工商所根据辖区海拔最高、阳光耀眼,很多食品如果保存不好,保质期就会比原本标记的时间缩短的实际,组织经营业户将摆放出来的食品、饮料都贴上红色的提示:样品概不销售,有效地防止了不良食品和饮料进入游客消费环节,保障了食品消费的安全。
对泰山沿路特有的路边水果摊点的监管,泰山景区工商分局的干部职工意识到不宜用易受污染的河水冲洗水果,于是指导监督经营者就近寻找无污染的泉水,作为水源使用,进而又为登山游客安全消费上了一把保险锁。泰山景区工商分局干部职工对食品安全的悉心监管,使经营业户文明诚信经营的自觉性大为提高,登泰山,消费者可一路放心吃喝。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