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向来是电子产品的天敌,一般进了水的相机或手机,死而复生的可能性非常低,尤其是腐蚀性很强的海水,只要渗入到设备里,该设备就可以直接宣布报废了。但现在一些新产品宣称不仅能防水,甚至还能潜水,这是真的,还是噱头?
防水概念层出不穷
此前,为了迎合小众消费人群的需求,防水功能多半是通过附件来实现的,例如比相机体积大N倍的潜水外罩,它虽然防水效果一流,可以实现深水拍摄,但臃肿的身材、不菲的价格,压根就不是普通消费者的“菜”,而一些所谓的手机防水套的密封性差,个体差异也大,很多消费者不敢让自己的设备去冒险。
眼下数码产品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杀出重围,很多厂商不约而同地看中了防水概念这片蓝海,推出了像摩托罗拉戴妃手机、奥林巴斯TG系列相机、宾得K-30单反等人气很旺的防水产品。为了吸引眼球,各种虐机测试也层出不穷。
防水是个系统工程
在很多消费者看来,防水相机无非是对外壳进行密封处理,对工艺的要求并不高,所增加的成本也有限。这正所谓“外行看热闹”,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耐腐蚀性和抗压性。耐腐蚀性主要是防水,特别是防止海水对机身的腐蚀,传统金属材质难以胜任,需要使用坚固的不锈钢材质。其次是抗压性,根据压强公式:P=密度×垂直高度,当水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水位越深,压强就越大,为了防止水渗入相机内部,密封处理难度会越来越大。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厂商会采用精度达10微米的防水保护圈,与机器的内部机芯边缘一周紧紧咬合。
此外,由于使用频繁,所有防水相机的按键部位都采用了双重屏幕保护——第一重保护是按键下紧贴的防水保护层,第二重保护是在电路板上镀UV保护膜,隔绝水和电路板接触。
早期的防水相机普遍配备的是定焦镜头,这是因为传统伸缩式镜头受机械结构的限制,无法实现防水。到了后期,防水相机的潜望式镜头,也就是内变焦折射式镜头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常规,像奥林巴斯、富士、尼康等品牌的主流防水相机都具备5倍光学变焦能力。
很多用户抱怨,防水相机也会进水,这其实都是从接口和电池舱门漏进去的。有些马虎的用户没有将舱门盖严,才会导致类似的悲剧发生。为此,在今年上市的新款相机中,普遍增加了双重安全保护锁,确保万无一失。
和数码相机相比,手机的防水工程一点也不简单。就拿侧面音量调节键来说,厂商会将其做成TPU软胶件,有些则在硬胶件上套密封圈来密封。
此外,手机的后盖也大有文章。正压密封方式被证明很难保证手机后盖防水,因为这种方式很难保证起到防水效果的软胶件受压均匀变形,特别是后盖的4个角落,由于软胶材料不易流动,所以容易形成高点,导致密封失败。
目前,防水手机的后盖普遍采用的密封方式虽然对产品配合面的精度要求较高,但防水效果非常好。
防水溅不等于防水
防水和防水溅从字面来看意思非常接近,长期以来,不少用户将这两个并不相同的概念混淆在一起,最终导致设备被水损害。所谓的防水溅,其实仅具备IPX4级保护,即只能够在短时间内抵挡雨水冲刷,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抗水压测试,仅仅对产品的外壳和接缝处做了简单密封处理。
就拿宾得K—30来说,厂商在宣传中虽然特别强调有81处密封处理,但仔细研究后发现,其只是针对机身上所有控制按钮和接缝进行了密封处理。该产品普遍采用的O形密封圈,被用于存储卡槽盖及电池舱上,并采用硅胶材料对相机顶盖和底盖及机身按钮周围进行密封,当安装上经过特殊处理的镜头后,整个系统只是具有较好的防水滴性能,在雨天拍摄还可以,如果将其放在水里,则会由于压强瞬间增大,密封性达不到要求,而导致机身进水。所以在使用防水溅数码相机时,千万不能深入水下进行拍摄。
(谭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