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照重 文/摄
2011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工商局认真把握工商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职能定位,以“讲政治,保稳定”的执法宗旨统领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注重社会效果,明确工作重点,细化监管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济南市工商局局长贾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构筑打传工作坚强防线
贾杰告诉记者,济南市工商局始终坚持“打防结合、注重治本”的工作理念,市、县(区)均成立了处置传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处置传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预警防控,坚持“打早打小”,狠抓措施落实,传销活动始终处于“露头就打”的状态。结合基层执法办案体制改革,在基层设立打传专业执法中队,加强培训与指导,传授工作方法和策略,努力做到“能发现、会查办、善处置”,形成了“统一指挥、属地监控、区域协作”的执法快速反应机制:
一是广布触角,灵敏防控。充分利用12315申诉举报平台的作用,确保涉传案件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
二是提升实力,破解难题。针对当前传销活动智能化、职业化、网络化、复合化的特征,济南市工商局及时将打击传销工作重点指向互联网传销活动,研究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采取“主动性暗访摸底、条理性外围取证、针对性固定证据、突破性定案处置”等策略,有效破解查办网络传销案件取证困难多、查处难度大、惩治效果欠佳的难题,取得了成效。
三是高效协作,形成合力。在打传工作中,济南市工商局高度重视与公安、法院、信访等部门的密切协作,注重发挥职能互补作用,形成了“案前工商暗访摸底,案发现场公安配合,案中法院介入把关,案后信访跟进维稳”的协作模式。
注重打传长效机制建设
贾杰表示,济南市工商局在采取有力措施打击传销的同时,积极构建打击传销长效机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大力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街道)、村(乡镇)活动。结合济南市实际情况,制定了“签定一份责任书、畅通二条热线、健全三级协作网、建立四项工作机制”的工作措施,即:签定市、县区、乡镇责任书,畅通公安110、工商12315热线,健全行政、职能、社会协作网,建立打击、宣传、信息交流、快速反应工作机制。与媒体合作,在全市1828个社区(村)、大专院校及部分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立打击传销公益宣传栏,增强宣传防控的覆盖面,最大限度挤压传销活动的生存空间。
二是深入推进大专院校防控传销体系建设。济南市工商局目前已与11所大专院校签订了《防控传销工作合作服务协议》,培养培训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1600余名,并协助院校成功解救一名误入传销组织的在校女生。
三是着力营造打击传销远离传销社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刊登案例说法、工商提示等宣传信息,形成多方位全时段的宣传攻势。利用“12·4”、“3·15”等宣传日,广泛开展咨询服务活动,深入讲解传销危害、防范传销常识,使打传防传思想深入人心。
规范直销企业健康发展
贾杰告诉记者,济南市有24家直销企业分支机构,济南市工商局根据行业特点,前移监管窗口,按照直销企业在辖区内的经营资格,以企业经营许可、服务网点名录、从业人员资料、经营活动报备、企业自律承诺为重点,为其建立了内容规范的企业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另外,该局充分利用12315申诉举报热线,建立直销企业举报咨询登记台账,广泛收集消费市场对各直销企业的咨询、申诉,分析掌控各直销企业经营动态。
济南市工商局还采取细化监管措施,引导企业自律:一是推行“二备一约”管理模式,即实行直销企业营销会议活动报备,推行从业人员实名备案,开展问题企业预警约谈,消灭违规行为于萌芽,促进企业提高自律水平。去年,该局共约谈11家直销企业的负责人,调取培训会议录音资料62场次,使全市直销市场秩序始终保持平稳有序。二是加强政企交流。定期召开直销企业座谈会,通报预警约谈情况、反馈问题现象、反映社会动态。三是实行动态分类监管措施。对于自律意识较强,自我管理到位的直销企业,放宽查访监管频次。对于市场咨询投诉频发,屡次约谈的企业,加强对其经营活动、营销场所检查频率,严防违规行为的发生。对经查证属实的举报,从严查处。
维护市场秩序和谐有序
贾杰说,下一步,济南市工商局将以“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为主旨,以“创新实干”统领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为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打击传销上,要做到打击不手软,防控不松懈。进一步加强与公安、网监部门的业务协作,探索打击网络传销等新型涉传活动的有效途径。扎实做好全市创建“无传销街道(乡镇)”工作,夯实基层防范传销的基础。继续深化防控传销的宣传教育,与专业新闻网站合作开辟防范传销在线栏目,设立传销举报咨询专用邮箱,注重对特殊区域、特殊群体的定向宣传,铲除传销滋生的土壤。在规范直销上,要做到监管与服务并举。组织各直销企业向社会共同发起《驻济直销企业倡议书》,倡导遵纪守法,突出服务理念,遵守商业道德,强化行为规范,确保消费安全。加大对营销会议的引导力度,督促企业约束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从源头上预防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等违规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