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没有学生就没有资金,也就无法“养”出好专业。然而,越是缺乏好专业和优秀师资团队,就越难招到学生——
民办高校何时摆脱生源不足之困
作者:胡军
图片


    冷清的民办高校招生点 asianewsphoto/朱文标
■本报记者 胡 军
  “如果招生人数达不到预计人数,没有一定的办学规模,民办高校就活不下去,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收费,学校也就没有了办学资金。”日前,正在为招生奔波的北京某民办高校负责人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民办高校不比公办高校,前者规模虽小,但也五脏俱全,日常管理和运营成本一点都不少,而公办高校不管办得好不好,每年都有固定的财政拨款,这是民办高校目前无法享受到的。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往往在学校前期建设完成后,就眼巴巴地等着分红,在没有拿到分红的情况下,他们大都不再愿意为学校的后期发展投资,所以,民办高校要想生存下去,就只能靠招生。然而,如果没有好专业和优秀的师资团队,就根本招不来学生。慢慢地,民办高校就会因此进入生存的恶性循环。”
  据民办教育业内专家分析,国内一所普通民办高校需要保持5000人左右的在校生规模才能勉强维持其生存。

大学城式运营管理有利有弊

  “当初决定去大学城发展,就是奔着那几万人的学生规模去的,因为好招生啊。另外,我们觉得规模化集中管理可以节省日常管理成本。但运营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大学城是公办高校不想去,民办高校去不起。”曾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东方大学城里办学多年的北京某民办高校负责人唐先生告诉记者,“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在大学城里都要租校区,租金贵不说,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而且学习氛围也不好,学生上课跟赶大集似的,老师得坐着班车来上课,下课后再坐班车走,根本没有与学生交流的时间。”
  日前,记者对北京、河北等地的多个大学城进行了实地采访。在大学城内经商的商户表示,现在大学城内的学生人数已经没有原来最辉煌时多了,就连学校也有不少搬走了。
  在东方大学城里,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这个大学城刚建起来那几年,学校里的学生都满着,怎么也得有几万名学生。可现在也就剩下一半左右。听说,现在有的公办大学都招不到学生,民办大学肯定就更不好招了。”
  据在大学城内办学多年的北京某民办高校负责人杨女士介绍,2002年前后可以算是民办高校的“大跃进阶段”,因为看好当时的教育产业化政策,所以许多搞民办高校的人都把规模设计得很大,包括占地面积、教学规模等。但巨大的资本投入进来后却发现,民办高校的运营成本非常高,而且缺乏后续资金的支持,单纯靠收学费来维持学校运营和回报资本非常艰难,所以只能仰仗于在校生的规模。然而,随着高校扩招规模效益的显现,民办高校的生源问题越来越尖锐。“出现像今年四川省眉山市13名考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这样的事件并不足为奇,因为目前在各个大学城里挣扎的民办高校,为了保持一定的在校生规模,所有能想到的,不管合法还是不合法的手段,他们大都愿意去尝试,目的只有一个——保证生源。”杨女士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内已投入建设的大学城主要有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和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城、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上海市松江大学园区和浦东大学集聚点、江苏省连云港市高校教育园区等数十个。此外,目前仍有一些地区正在进行大学城的规划和建设研究。

没有规模很难“养”出好专业

  “专业管理?好像没啥,平时上课也就是点个名,到期末时考个试啥的。我不知道正规大学都是怎么管的,我没上过,我上的是民办大学,感觉没啥专业方面的管理。”日前,在河北省某民办高校就读的小郑告诉记者,“现在好多学生都不住学校宿舍了,而是在外面租房子住,平时也就来上个课,毕业后能领个文凭就行。”
  据记者了解,小郑所在的这所民办高校现有在校学生逾万人,年招生规模均在3000人以上。刚刚从该校毕业的小杨告诉记者,这所学校的管理确实比较宽松,可能是不太专业或者管理水平有限的原因,其不像公办高校那么一板一眼,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专业的导向作用并不明显。“请好的管理团队需要钱,请好的专业师资团队也需要钱,可钱从哪里出呢?关键要靠在校生的规模和专业的规模。有了规模都好办,像食堂、商店等这些配套设施,只要服务得好,学生们还是愿意在校区内消费的,经营搞得好也算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状态。”说起在校学生规模产生的效益,北京某高校的王副校长有一肚子话要说,“像我们学校,原来好的时候,在校生有1万来人,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可以请得起好的专业师资团队和管理团队,管理质量也就高了。现在,学生不好招,原来的规模很难保持,这样一来,资金就得紧缩,导致一些年轻有为的专业师资和管理人员逐年流失,很可惜。”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的高考人数为915万,计划录取人数685万,平均录取率为75%。据此数据,如果考生不放弃高考,不放弃被录取的机会,应该说所有高校,包括民办高校都可以招满生源。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在努力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招生计划完成70%;二是录取报到率为70%。
  对于有关民办高校专业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质疑,北京某民办高校负责人杨先生非常不满。他说:“有人会问,为什么民办高校不靠自己的力量调整好办学方向,设立更好的专业,争取到可靠的生源呢?其实,说这话的都是外行人,因为在现有的高教管理体制下,民办高校并没有太多的办学自主权,很难根据自身条件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一切都得按照大纲来。而且,民办高校的招录顺序一般是在最后,招上来的都是考不上公办高校或没被录取的学生,这个范围已经相当窄了,生源质量也摆在这儿呢,所以民办高校想要办得与公办高校质量一样,甚至超出公办高校的管理质量和专业水平,可能性很小。”

政策扶持值得期待

  在采访中,多数民办高校的在校学生向记者反映,其所就读的民办高校收费往往比公办高校还要高。“我听说中国人民大学普通本科专业一年才收5000元,住宿费800元,那可是全国名牌大学呀,我们学校算啥呀,学费一年要8600元,比人大高出那么多。”说起民办高校的学费,河北某民办高校学生小蒋的想法在学生中极具代表性。
  据了解,目前公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学生学费,而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则主要是学生学费。由于没有财政拨款,如果学生所缴纳的学费过低,民办高校就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转。因此,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的学费要更高一些。
  然而,由于国内多数民办高校的办学历史较短,其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无法与公办高校相比,而其所收取的学费却比公办高校要高,这种有违市场基本原则的现象,使得很多考生不愿报考民办高校。
  记者在查阅文件时看到,在2010年底发布的《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中规定,2012年各地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1.2万元。不过,记者发现,这一拨款范围仅限于公办高校。
  对于许多人认为上述政策是对民办高校存在歧视的看法,北京某民办高校负责人孙女士表示,这并不准确。她说:“虽然从表面上看,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因为财政投放范围的原因,进一步被挤压了,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教改纲要中关于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会在近年内逐渐得到落实,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要想摆脱目前靠生源规模生存和发展的窘境,政策的扶持、财政的扶持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办高校何时摆脱生源不足之困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