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游泳 资料图片
■江 澄 本报记者 桑雪骐
每到暑期,不仅各种文化课类培训班火热开班,各类以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体育类培训班也成为家长给孩子安排的一项重要暑期活动。
将孩子的天性与运动技能相结合,是体育类培训班吸引家长和学生的一大优势。记者了解到,目前热门的体育培训项目主要有跆拳道、乒乓球、游泳、羽毛球、围棋、足球等,招收学员的年龄从5岁至18岁不等。从组班的形式来看,既有一对一的私教训练,也有10人以上的大班式训练。此外,今年还特别流行四五个熟识的孩子一起拼班训练的模式。
由于教练水平、培训人数等方面的差异,体育类培训班的收费标准也有所区别。据在北京某体育中心教羽毛球的张教练介绍,一般来说,体育类培训项目的课时费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一个培训班里的孩子越多,分摊到每个孩子身上的费用就会越低。同时,根据培训项目的不同,培训班会设立不同的招生人数上限,如儿童游泳培训班大班的招生人数上限为每班15人,若超出这个人数,则属于违规招生。此外,培训机构还会按照孩子的年龄、水平等条件进行分班,所以家长无须担心孩子因年龄小或起步晚而跟不上训练进度。
“报体育类培训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协调能力,以培养兴趣为主。”在某培训班报名处,家长李女士对记者说,在报名时,她除了考虑培训机构的声誉和师资水平外,还要考虑其地理位置是否便于接送。
不过,孩子们也有自己的考虑。目前就读于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5年级的张浩源告诉记者,他不喜欢上一对一的体育训练班,更喜欢和熟悉的小伙伴一起,边玩儿边训练。
教跆拳道的周教练则提醒家长,在体育项目培训过程中,学员身体素质的完善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等重要,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报班时应向教练说明孩子的薄弱环节,课下还要与教练积极沟通,这有助于教练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完成训练。
另外,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少教练对学员缺乏保护意识,许多训练场地也存在保护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但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教练均表示,训练项目十分安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11年3月,江苏省南京市消费者林女士在一家名为丹迪的跆拳道馆为她6岁的儿子童童报了名,在一次练习前的热身活动中,童童在跨跃身边同伴的训练中不慎摔倒在地,导致左手臂骨折。经过两次手术治疗和数月调养,童童才慢慢恢复了健康,而当林女士为儿子摔伤一事向丹迪跆拳道馆讨说法时,该道馆的负责人却说,按照习武的行规,弟子受伤是不能找师傅赔偿的。
对此,浩东律师事务所的周卫涛律师指出,从孩子进入培训班开始参加训练时起,教练便成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孩子若在活动中出现意外,那么培训机构和教练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受伤学员的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伤势严重的,家长还可以向培训机构要求精神损失费等赔偿。
周卫涛律师表示,培训机构和教练都应在家长报名时,将其所报体育项目的危险性和发生事故之后的赔偿事宜向家长说明,并与家长签订相关协议,以便在发生事故时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