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早上刚过6点,“油条哥”的小店前已经排起三四十人的长队
图2:“油条哥”刘洪安(左)在炸制油条
图3:刘洪安把用剩的油渣倒进回收桶里
●哥炸的不是油条是承诺
●哥炸的不是油条是生活
●哥炸的不是油条是道德
●哥炸的不是油条是欢乐
■本报记者 李 建 文/摄
7月8日清早刚过6点,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朝阳龙座小区南部的银杏路上,“油条哥”刘洪安的刘家豆腐脑小吃店外已经排起了三四十人的长队。“油条哥”火了,至少在今年5月前,这位哥每天不过炸25公斤面的油条,而现在“每天80多斤都不够卖”。
现在在保定,已经有无数像刘洪安一样的“油条哥”、“油条姐”承诺拒绝重复用油。诚信油条摊点、河北良心油条联盟、良心餐饮自律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每天多卖15公斤面更让刘洪安觉得给力和惊喜的是:一个人的道德自律,带动了一批人的诚信坚守,并最终引发了整个行业乃至上下游行业的良性互动。
拒绝重复
火了一个“油条哥”
在刘家豆腐脑小吃店外,蓝色的铁皮小屋门口上粘贴着16个白色大字:安全用油,杜绝复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洁净明亮的玻璃窗上贴着郑重承诺和鉴别复炸油的方法,售卖窗口处放着一把供顾客检验油质的验油勺,门前摆着两个专门盛放剩油的不锈钢桶。
如果不是这些细节,刘洪安经营的这家早餐摊点与保定的其他早餐摊点并没有多大差别。事实上,在刘家豆腐脑小吃店两侧相距不到300米的地方,就有两家油条摊点。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这儿的油条因为使用从植物油公司批量买进的一级色拉油炸制,保证每天一换,不仅价格上比旁边两家摊点的油条每公斤高出两元钱,还规定每人最多只能买0.5公斤。
打出“拒绝使用复炸油”招牌仅两个月时间,刘洪安的小吃店就因为人气太高,不得不接连调整经营策略:先是买油条提前预约,再是排队叫号,最后成了每人限购。
在保定,刘洪安可能不是第一个拒绝重复用油的早餐摊主,但脑瓜灵活的他,却是把这种放心做法大声吆喝出来的第一人。
1980年生的刘洪安是保定市唐县人,他从保定市财贸学校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两年前,因为要还给母亲治病的20万元债,他和爱人开始经营早餐生意。起初,刘洪安也是重复用油,直到2010年春节,他从电视上看到专家讲反复用油的害处和怎样安全用油后,决定不再使用复炸油,并公开打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招牌。
慕名而来吃油条的人越来越多,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保定好人”“河北食品诚信经营先进个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油条哥”刘洪安就这样火了。
良心油条
其实还有很多哥
7月9日早上,距刘家豆腐脑小吃店不远的泰安街,一家仍然坚持重复用油、两三天一换的早餐摊点生意冷清,半小时里只来了3位顾客。“市场这么大,他刘洪安一人能都占了?总有人不喜欢排那么长时间的队。再说就算我不重复用油,但如果顾客不相信,销量上不去赔了怎么办?”面对记者,一脸无奈的摊主话语中仍是倔强的坚持:还会继续按现在的方法经营下去。
到底有多少摊主选择这种坚持无法统计,但有一个显见的事实,刘洪安的走红,已经带动了一股学习“油条哥”,炸良心油条的热潮。
6月初,河北两家都市媒体发起成立的保定良心油条联盟和河北良心油条联盟,如今已经吸纳了河北全省11个地市52家油条摊点加盟;《保定晚报》联合保定市消费者协会等单位成立的良心餐饮自律群吸引了200余家餐饮商户报名;保定市食药监局还选取了41个试点,准备在全保定市推动早餐放心工程。
“大豆色拉油每斤5.05元,每天倒掉3斤黑油底,成本增加15.15元。油条价格每斤增加1元,80斤油条就是80元。减去增加的成本,每天可以多赚65元左右。”和刘洪安早已公开的这本良心账算的一样,亮出良心油条招牌的商家都有收获。保定阳光北大街东坡削面王餐馆老板周社民的账是这样算的:挂牌后每天至少多卖10来公斤油条,加上多卖的小米粥和豆腐脑,每天的营业额比平时增加不少。
“不复炸,油不见得浪费多少,如果不赶上这形势,生意肯定不会好到哪儿去。”记者采访到的10余位早餐摊主们不约而同地认为,与其说向“油条哥”学习是早点摊经营者的主动选择,不如说是用脚投票的消费者让大伙儿下定决心的抉择。
从拒绝复炸油开始,更多准备加入良心油条联盟组织的“哥”们、“姐”们,给健康油条带来了更多新解释、更多新选择。保定复兴西路上的流动经营摊主赵亚松,专程花几千元从北京学回了一手干面炸油条的方法:不用明矾(含铝的化学膨松剂)发酵,不用担心铝金属超标。同样做的,还有河北沧州的王跃霖、江苏扬州的黄德宏……
安全用油
期待更多“油条哥”
“油条哥,我们来收油啦!”7月8日上午11点左右,一辆小货车停在刘洪安的刘家豆腐脑小吃店前,两位工作人员边说边将小店门前不锈钢桶里的剩油称重,再倒入车上的回收桶中。
回收废弃油的人员来自保定市新市区蛮子营村一家废弃食用油回收加工厂,给工厂和油条摊点牵线的则是保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该加工厂副厂长林松云告诉记者,回收的废弃油脂经过加工,积攒到一定数量送到化工厂后,就是做油漆、肥皂的上好原材料。
记者了解到,从6月1日开始,保定市区14家良心油条摊点的剩油都开始交给这家加工厂。“每公斤废弃油的回收价不到1元钱。卖掉每天的废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支持合法正规的废弃油回收企业。”一位早餐摊主告诉记者。
和保定的这家回收企业一样,石家庄、邯郸、沧州等地都有废弃食用油回收企业,正在与良心油条联盟联起手来,扩大回收渠道。“从化工角度来说,煎炸食品业的剩油油质很好,可以不经提纯就直接入半成品油油库。尽管对企业来讲,一个‘油条哥’提供的废弃油脂微不足道,但更多‘油条哥’的支持和响应,让企业看到了希望。”石家庄环科油脂加工有限公司是报名参与油脂回收的公司之一,其经理张怀朱告诉记者说,杜绝重复用油的良心早餐店越多,本应早点进入回收状态的废弃食用油原料就会越多。随着回收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回收加工企业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就能从源头上遏制废弃油脂流回饭桌的可能,就能断了地沟油的根儿。
7月12日,当记者将上述这番话转述给刘洪安时,这位朴实的小伙子告诉记者,自己已经租下隆兴西路与向阳北大街交叉口的一处二层门面,“油条哥”将要扩大规模做良心餐饮,和正规回收企业合作的双手也将会握得更紧。
●记者手记
捧在记者手里的是一份 《油炸面制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这份由河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负责起草的地方标准从2007年12月15日就已经开始实施。长达11页的标准中关于煎炸用油的指标有11项,对煎炸用油重复使用也有严格的限定。刘洪安没有看过这份标准,但良心让他把这些繁复的标准简化为一点:煎炸用油,每天一换。
按标准做事、照规矩经营。从这个角度来说,刘洪安的所作所为,只是一个生意人最起码的本份。但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这种本份显得格外珍贵和动人。
“油条哥”用行动诠释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用坦荡和坚持迎来了口碑和信任,用榜样的力量召唤出大批追求诚信的食品经营者。但就一根油条来说,“油条哥”并非一个不可复制的标杆。
与其把太多如成功营销、道德自救之类的光环放在一个“油条哥”身上,不如扎扎实实地从现在开始。比如,在制定专业的煎炸用油标准同时,也出台更具操作性、指导性的行为规范;比如,通过产业引导和规范,使上下游产业找到“追逐利润”与“守法经营”的结合处、平衡点;比如,将一哄而上的宣传榜样变成对一碗粥、一根油条、一个包子的有效监管。因为,食品安全需要榜样的力量、教育的力量,更需要制度的力量、社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