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鲜艳的防晒服悄然流行 资料图片
■王 硕
入夏以来,色彩鲜艳的防晒服悄然流行,成为不少时尚女性的防晒必备品。笔者近日在北京走访多个市场发现,质地轻薄、色彩鲜亮、价格便宜的防晒服最受追捧。几十元就能买的防晒服真的能起到防晒作用吗?防晒服的防晒原理又是什么呢?近日,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不提防晒原理
近日,笔者在北京市动物园批发市场、西单明珠商场、搜秀商场及多家尾货市场,找到了多家销售防晒服的商铺。“这衣服防晒效果非常好,前几天我跟朋友去海边玩,他们都晒黑了一圈,我穿着这防晒服一点都没有晒黑。”在西单明珠商场,一位销售防晒服的摊主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笔者注意到,摊主所介绍的防晒服质地都非常轻薄,有的像薄雨衣,有的则似一层薄纱,大都呈半透明状,摸起来手感十分柔软,颜色各异,都非常鲜亮。摊主告诉笔者,这些防晒服价格分39元、49元和59元3个价位,如果要的话还可以还价。“这防晒服是用什么面料做的?它的防晒原理是什么呢?”笔者询问摊主。“这件衣服就叫防晒服,当然能防晒啦,这是用防雨绸做的。”摊主回答。笔者注意到,其所售防晒服的标签上并未提供衣服面料成分及防晒功能等信息,其防晒效果是好是坏无从判断。
网店和私营服装店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笔者在淘宝网输入“防晒衣”,结果显示有477242件相关商品,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销量较大的防晒服的价格多在三四十元之间。网店商家将防晒性强作为防晒服的卖点,有的宣称“防晒服能防70%紫外线”,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笔者看到,一款售价为29元的防晒服近一个月的成交量已达20386件。据商家介绍,该款防晒服面料为天然蚕丝,防晒效果非常好,颜色有荧光黄、橘色等7种,但对于防晒服的防晒原理并未提及。
防晒服有国标
近日,笔者走访北京多家户外运动品牌专柜及商店,发现也有防晒服出售,但其面料大多较为厚实,颜色和款式与普通的冲锋衣类似,而价格是“超薄”防晒服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中友百货商场户外运动产品销售专区的一家户外运动品牌专柜,笔者看到货架上挂着几款户外防晒服,摸起来手感非常顺滑柔软,衣服表面有一层特殊的的涂层。防晒服标价少则五六百元,多则上千元。而且,在防晒服的产品标签上标示了UPF系数。一位销售人员指着标签上的“UPF30+”字样告诉笔者,只有标有这种防晒标志的衣服才是真正的防晒服,它们都经过了特殊工艺处理并且加入了专业的防晒涂层来保证其防晒效果。
笔者查阅资料了解到,UPF是英文UltravioletProtectionFactor的简称,即紫外线防护系数。根据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中的定义,UPF是指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如UPF值为50,就说明有1/50的紫外线可以透过织物。UPF值越高,紫外线的防护效果越好。
验标签再选购
针对用蚕丝、防雨绸等织成的衣服就具有防晒功能的说法,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孔丽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市面上销售的防晒服若并未经过抗紫外线性能检测,产品标签上也没有标示紫外线防护系数,其防晒效果就值得怀疑。许多商家在产品未经权威机构检测的情况下就以防晒为卖点进行宣传,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徐路向笔者介绍,衣服的防紫外线功能与织物的组织结构、纤维类型、颜色及紧密度等因素有关。“一件普通的衣服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晒效果,其中纯毛、涤纶斜纹面料或丝绸面料制成的服装防紫外线性能则相对好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服装都可以标称是防晒服。”徐路指出,正规的防晒服标签上应标注符合上述国家标准的内容,如“UPF30+”、“UPF50+”等。
徐路同时指出,由于多数防晒布料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助剂材料,布料在多次洗涤之后,可能会造成防晒性能降低的情况,因此消费者要注重防晒服的保养。清洗防晒服时要用清水,最好不要添加洗衣粉、洗衣液,否则表层的防晒助剂涂层会受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