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纪念《商标法》颁布30周年消费与商标有奖征文
大米有商标 致富有门道
作者:王庆绪


    ■王庆绪
  我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把家里的机米房升级成了米厂。父亲干机米房有十多年了。虽说机子一开满屋都是灰尘,可只要一看到有人来碾粮食,父亲立马就来了劲。对他来说,那机器的轰响仿佛不是噪音,而是动听的音乐。如果哪一天少有人来碾粮食,父亲就会唉声叹气地坐在那默默地抽烟。
  现在好了,机米房升级成米厂,可以随时干活。稻谷收割时,父亲会力所能及地多收些稻谷,然后加工成米,对外出售。乡亲家里没米的时候,拉来粮食可以直接折换成大米,方便快捷。
  父亲用的是直接从市场买来的白底塑料编织袋包装米,上面一个字也没有。村民们也不在乎。后来,换米、买米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米袋上光秃秃的,一个字没有,显得很土,建议父亲专门印些袋子,有热心的还给父亲提供了印刷厂的地址。袋子刚印刷好,一天,父亲的一个朋友带了一个广东的粮食经销商,介绍说我们这里大米质量好,价格低,过来了解行情。
  经销商抓了一把父亲刚加工出的大米,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又问了问价格,竟比广东市场每公斤要低1元,当即决定代销父亲的大米。经销商留下5万元钱作为定金,要父亲加快生产,力争一星期后能有10吨米,够装1车。父亲欣然应允,并讲好发货时要付一半货款,货到至少要付80%,余款售完结清。经销商一口答应,并和父亲签了合同。
  可没想到的是,米拉到广东后,却滞销,还引来工商机关上门查处。原因是父亲的大米没有商标,消费者把它当作了“三无”产品,还向工商机关进行了举报。结果,经销商被罚了一笔款。父亲为了以后的合作,主动提出剩余的20%货款不要了。
  父亲把包装袋拿出来仔细审视,虽然比白底袋子多了花色图案,还有两个大大的字——“大米”,但是与市场上销售的品牌米相比,少了商标图案和名称。当天下午,父亲去了印刷厂,要求对方仿造品牌米袋给自己印刷一些,对方说那可不行,盗用别人的包装和商标要承担法律责任。印刷厂负责人对父亲说:“如果你真想要这样的袋子,可以先去工商局申请商标注册,批复后,再请人设计图案,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印刷了。有了自己的商标,你的大米就可以销往任何地方了。”
  父亲恍然大悟,回来后,让我这个大学生帮助给大米起个名。我想我们这里是潘集区,地处江淮之间,风调雨顺,所产大米舒软可口,清香淡雅,外形似珠如玉,就叫“潘玉”吧。父亲一听,说好,既包含地名,又有对大米质量的褒扬。时值我市正在推行商标注册活动,父亲的申请很顺利。1个月后,“潘玉”注册成功,工商人员把批文送到家里,嘱托父亲守法经营,一时在周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有了自己的商标,父亲的干劲更足了。不久,好久没联系的广东经销商又来到家里要求代销大米,并补上了上次货款差额。父亲遂与他重新签订合同,答应每年向他提供50吨“潘玉”大米。经销商嫌少,父亲却坚决不多卖。其实,我们家的年生产能力有1000吨,父亲是想,有了自己的商标,怎么着也应该多卖几个地方吧,说不定不久后,“潘玉”还能成为名牌呢!
  果不其然,由于“潘玉”商标的推出,周围的粮商纷纷前来预订,机器日夜轰鸣,也供应不上。父亲想到扩大生产,可扩大生产需要资金投入,父亲试着来到银行,银行工作人员得知父亲持有“潘玉”大米商标,当即答复“尽快研究”。
  3个月后,父亲顺利地办好了贷款,便暂停生产,将旧厂房推倒,重建了比旧厂房大3倍的新厂房,又购置了新机器。现在,一个崭新的碾米厂,成了我们村头一道亮丽的风景。回顾父亲走过的创业路,虽然每一步都有勤劳的汗水,但如果没有商标这个无形的力量在背后做强大支撑,父亲是不会有今天这般辉煌的。
  有奖征文电子邮箱:
  shangbiaozhengwen@163.com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要闻·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米有商标 致富有门道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