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莉
运营商之所以要占领校园市场,一方面是因为不断高涨的公司考核指标,另一方面是看中了学生消费群体的未来发展空间。每年9月开学,校园通信市场争战都打得热热闹闹,其中不乏如录取通知书中夹带手机卡、某运营商手机卡与其他校园消费绑定等恶性竞争的不良行为。笔者认为,在校园营销活动中,学校以各种手段收取高昂的进场费、合作费等行为,已成为滋生恶性竞争乃至腐败的一个温床。
校园市场虽然利润不高,但对运营商来说,得到学生用户,就意味着得到了3G市场的未来。消费习惯的形成、品牌忠诚度的培育,直接影响着学生们走出校园之后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运营商无线互联业务的未来。18岁的3G用户创造的总体价值,要比38岁的用户多整整20年。因此,运营商若想赢在未来,就必须占领年轻人市场。
但如今的校园营销却陷入了一个怪圈,三大运营商要想在校园里摆摊,就必须承受高额的进场费,要进宿舍拉客户,必须拉拢校办、学生会的干部,并聘请学生做营销代表。
网络WiFi化、网购、体验营销、移动与宽带融合业务等营销新举措,虽然是符合3G产品特色的创新营销方式,但这些手段所起到的效果根本无法与渠道因素抗衡——谁能搞定校方,谁就能真正占领校园市场:你可以在新生录取通知书里夹寄手机卡,你可以让学校的信息化应用都使用你的网络,你可以让学生只会用你的手机群发各种通知。例如在北京,15元/25元/35元的中国移动校园套餐要求必须在指定的校园联盟内才可以享受,但该校园联盟成员多达187家,囊括了北京几乎所有高校。尽管每年都有许多政策出台,但校园市场中的“地盘买断”现象仍屡见不鲜,因为这是校园市场竞争手段中最有效的一种,即使运营商的营销政策制定得再好,进不去校园也是枉然。
运营商在校园争战,学校可坐收渔翁之利。笔者了解到,浙江大学为运营商制定的“进门费”已经达到千万元以上,浙江联通因为出不起这笔钱,就连浙大的门都进不了。难怪有人说,运营商即便争破头,也是争着给学校打工呢。
笔者认为,9月的校园应是没有高昂通信服务入场门票,没有全免费赠送活动,没有指使通信代理商大打出手,没有教师们贪婪眼神的一块美丽的净土。唯此,市场才会有序,学生们才会有自主选择权,而不会被学校出卖给叫价最高的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