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4核处理器
■本报记者 岳纲举
“如今,不拿个4核手机出去,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手机的。”这是一位手机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的话。从单核到双核再到如今的4核,“拼核”已经成为国产手机赢得市场的一大武器。但仅有“核”还不够,如今的手机市场又掀起了新一轮价格战,这是否能让一向以低价为卖点的国产手机突出重围,占领市场?
国产4核手机密集上市
国产手机厂商中,最早推出4核手机的是华为和中兴两个品牌。在今年2月举行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2)上,华为、中兴与HTC先后发布了其4核手机,这在当时被称为国产手机厂商的“核战争”。不过,中兴与华为皆表示,产品上市时间为今年三季度。然而,这两个品牌新品发布与上市销售之间的漫长间隔,也让其他厂商有了打“反击战”的时间。
今年4月17日,HTC抢先在我国内地市场发布了其首款4核智能手机HTCOneX;两个月后,魅族4核手机MX上市;8月8日,天语首款4核手机“大黄蜂II”开始预订;8月16日,小米2手机正式发布。同日,华为发布了其4核手机“i·享”,并称该手机采用了华为的K3V2Hi36201.2GHz4核处理器,预计于今年9月接受预订,最早10月上市销售;中兴通讯也于同一天发布了其4核手机GrandEra,该手机的中国移动TD-SCDMA版本将于今年9月上市;联想于8月17日发布其首款4核手机K860,但这款产品仅在线上发布,并未举行线下发布会,也暂未公布售价和上市时间等信息。另根据媒体报道,北斗手机网也于近日举行了媒体沟通会,该网站的CEO谭文胜在会上发布了其新版4核小辣椒手机,该手机配置了Tegra31.54核处理器,并搭载了最新版本的Android4.0操作系统。
仅在今年8月16日—17日两天时间,国内就有5款4核手机上市或宣布上市,可见,国产手机已真正进入“核战”时代。
上市即打低价牌
即使是打“核战”,也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比如HTCOneX手机上市时,尽管该手机是当时唯一的国产4核手机,但由于上市价格为5000元左右,所以并没有打动多少消费者。而本次密集上市的几款4核智能手机一上市即打起了价格战。
于今年6月上市的魅族4核手机MX32GB版本的售价为每部2999元左右,这一售价将国产4核手机的价格降到了3000元以内。不仅如此,于8月8日和8月16日上市的天语“大黄蜂II”和小米2手机的售价都为每部1999元,价格又被降到了2000元以内。另外在8月17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北斗手机网董事长兼CE0谭文胜对外公布,4核北斗小辣椒智能手机的售价仅为999元。也就是说,国产4核手机很可能由此降到千元以内的价格。中兴通讯尽管没有公布其4核手机的售价,但也宣称“价格方面极具竞争力”。
记者调查发现,与以往手机上市后一段时间再降价的情况不同,今年各品牌推出的4核手机选择了一上市即打低价牌的策略,甚至是上市即打价格战,各品牌似乎都憋着一口气。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4核手机的价格从5000元左右一路下跌,甚至降到了千元以内。
打价格战为哪般
双核手机的价格战刚过去不久,4核手机便成为价格战的最新战场。雷军在小米手机的发布会上称,小米2手机的成本为2350元,与小米1手机一样,仍然赔本卖。相比小米的做法,其他手机厂商是否也会赔本卖产品?由此推测,价格更低的北斗小辣椒手机更应该是赔本赚吆喝了?那么,本土手机厂商新品上市即开打价格战究竟为哪般?“国产手机在软件和应用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于是拼硬件、打价格战便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这既可以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也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实惠,我还是比较支持这种做法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的优势不在软件,而在制造方面,这是事实。我们不是放弃硬件核心技术研发,但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那需要时间,短期策略只能是拼硬件成本。”
打价格战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国际大牌厂商也不得不调低4核手机的售价,其高达四五千元的售价如果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必将被国产手机的价格优势“秒杀”。
国内知名通信专家、《通信世界周刊》总编辑杨海峰表示,从目前来看,4核已成为国产手机厂商在高端产品领域的风向标,这种方式跟之前功能机时代的彩屏、音乐手机相似,都是用最简单直观的概念来向消费者传达信息。但4核手机在技术方面还面临耗电、发热量大等问题,如产品整体性能不达标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对自身产品和品牌的冲击很大。他认为,对于以“概念博眼球”的方式进入这一领域的手机厂商而言,打价格战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对于中兴、华为这种手机出货量大的厂商而言,其有着自己的产品发布策略和节奏,就没必要盲目跟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