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做好事
作者:胡军
图片


    佳能(中国)的摄影师正在拍摄非遗项目传承人
■本报记者 胡 军
  “做公益,体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但践行社会责任,却不仅仅是做好事。”说起佳能的公益行动,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能(中国))企业品牌沟通部副总经理鲁杰不无自豪地表示,“做公益,不是作秀,而是企业文化的真实体现。”

影像记录留住历史脚步

  众所周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作为一种文化资产,它们的产生往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世代相承。然而,由于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侵蚀作用,目前,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特别是传承人年龄已高、后继乏人现象严重。为了让源远流长的文化技艺不再命悬于口口相传,佳能(中国)想到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用尖端影像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传承以及弘扬。
  记者了解到,佳能(中国)的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保护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遭受毁灭性打击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不仅导致大量通晓羌族历史文化的羌族人离世,更造成了难以计数的羌族文化遗产损失。
  自2009年起,佳能(中国)正式启动了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邀请了非遗专家进行项目评估、筛选和专业性指导,同时组建了一个由20多名成员组成的项目小组,历时3年累计穿行3万公里,承担起了抢救、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责任。
  以佳能(中国)设立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为例,该项目邀请了来自全国的18位专家进行认真调研,足迹踏遍6个省、14个县市、65个羌寨和村落,访问了130多位羌族文化持有人和6位羌族非遗传承人,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及3D动态捕捉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羌笛、羌绣、羊皮鼓舞、瓦尔俄足节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性采集和整理,形成了《羌族非遗3D动作数据库》《羌族非遗动态影像数据库》《羌族非遗静态影像数据库》三大数据库,并将这些捐献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机构,为他们研究和保护羌族文明提供帮助。
  对羌族的保护项目仅是个开始,在之后的3年时间里,佳能(中国)的项目组成员穿行于深谷险路、深山腹地,探访多个遥远、古老的民族,通过佳能影像的强大能量,捕捉少数民族日渐模糊的身影,为羌、苗、白、傣、彝5个少数民族的1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无私捐赠利于传承

  2012年6月和9月,佳能(中国)分别向云南省文化厅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捐赠了由佳能(中国)拍摄、整理的,包含了白族、傣族、彝族在内的2.49万张照片和428小时录像资料的影像数据库。该影像数据库用严谨的科研态度,系统地整理出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时代沿革和传承现状等资料,重现了各项非遗技艺的流程、分解动作、舞蹈阵形变化等,形成了国内首套完整的白族、傣族、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库。
  参与项目评审及指导后期数据库整理工作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启耀先生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主要以口传身授形式来传承的传统文化,一旦传承行为断裂,其文化就连‘遗产’都不是了,即使它所依附的物质载体依然存在,也会失去生命力。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更新换代,抑或是一位传承人离世、某项‘发展’项目上马,造成的损失都好比是一座博物馆的消失,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为了不让那些曾经感动过一代代人的文化成为千古绝响,佳能(中国)应用其全数字技术,通过影、音、图、文等手段抢救性地挖掘、整理、采集那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完成了可在较大程度上还原的数据库。这是一个功德,它的意义将在未来呈现。”
  在捐赠仪式现场,即兴表演了傣族孔雀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旺腊表示:“作为孔雀舞的传承人,我代表大家对佳能由衷地道声感谢。同时我也希望,人们在看到孔雀舞时能感受到这种舞蹈的魅力,并且都来学习孔雀舞,把这项文化传承下去。”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高显莉表示:“佳能(中国)长期关注并利用自身影像技术优势,积极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许多少数民族保留下了珍贵的非遗传承‘火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目前非遗保护工作的方向,我们衷心希望,有更多像佳能(中国)这样的企业投入到非遗保护的工作中来。”

影像监控系统助力大熊猫保护

  佳能(中国)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始于2004年的野生动物训练营及延续至今的“绿援使者”活动。2012年,佳能(中国)再次以技术和设备的优势,为保护野生大熊猫工作做贡献,并将整套野生大熊猫影像保护解决方案捐赠给四川省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佳能(中国)用其高端的影像技术为我国的生态多样性保存了珍贵的资料信息,同时推动社会各界及公众参与到对我国生态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中来。
  2012年3月,在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密林中,佳能(中国)的安防设备专家米山信之经理亲自带队,与佳能(中国)CSR(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同事以及林业保护区的资深工作人员一行7人组成了考察小组,深入蜂桶寨腹地调查、研究,选定了大熊猫觅食的常态路径和地点。在保护区专家们的指导下,他们选择尽可能对野生动物没有干扰且不容易被野生动物破坏的地方设置监控摄像头。随后,佳能(中国)将整套野生大熊猫影像保护解决方案捐赠给该自然保护区,便于他们捕捉、记录、分析野生大熊猫的生活轨迹和习性。
  为了感谢佳能(中国)对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出的贡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同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两只熊猫幼崽分别起名为“佳佳”和“能能”,同时向佳能回赠了一本记录着它们出生以来传奇经历的珍贵影像资料。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表示,希望佳能(中国)继续用影像技术续写我国野生大熊猫的传奇故事。
  据了解,佳能长期致力于环保公益事业,并格外关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早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佳能(中国)就在第一时间通过世界自然基金会捐赠了16套办公设备和影像设备,用于帮助位于四川岷山和陕西秦岭野生大熊猫保护区保护站的日常办公,以及他们对野生大熊猫震后生态习性的研究、跟踪和保护工作。
  对于佳能(中国)的公益行动,鲁杰表示:“现代企业的竞争,早已从单纯的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发展到企业形象竞争,更确切地说是企业公民形象的竞争。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IT·数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做好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