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有哪些调整
作者:赵婀娜
图片


  前不久,北京大学公布了417名“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候选学生名单,这些来自全国近300所中学的优秀学生将获得一些政策优惠,最低可降10分录取,最高可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
  此次北京大学选拔机制的变化,首先体现在考官人数上。此前每位考生“迎战”3到5位考官,而从今年起,每位考生将接受至少12名以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的考核。为此,北大投入了280多名教授。
  每年1月都是高校自主招生的关键月份,2013年1月中旬更是包括北大、清华大学在内的高校集中公布初审名单的时间。那么,201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在政策上都有哪些调整?

内容精简
考试强化基础学科

  今年,“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等自主选拔联考学校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精简笔试内容,淡化英语要求,强化对数学和物理两门基础学科要求的做法。
  大部分学校都将考试科目精简成2大项。其中,以北大为首的“北约”联考理工科类专业考核科目为自然科学基础(数学、物理),文史类专业考核科目为人文科学基础(语文、数学);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联考,《数学与逻辑》为必考科目,《物理探究》或《阅读与表达》考生可任选其一;以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为代表的“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考科目分为学科基础测试一(涵盖数学和物理知识)和学科基础测试二(涵盖数学和语文知识)两类。
  联想到多年来基础学科备受冷落的现状,数学、物理成为“香饽饽”着实令人欣喜。数学、物理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其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往往是在越前沿的科学研究中,越能体现出来。
  清华招生办主任于涵对此表示:“今年的自主选拔笔试不再对考生高中所学科目进行全面的知识性测试,而是突出重点,对考生在特长学科上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充分考查,这样可以为选拔更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体质测试
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

  今年,北京大学在自主选拔录取中首次加入了体质测试项目,所有进入面试程序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质测试。作为首个推行体质测试的高校,今年清华大学也将在以往学生自选参加体质测试的基础上,考虑力争对所有考生全面开展体质测试。
  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从2年前清华大学的首次试水,到今天为更多的高校所借鉴、推行,体制测试已经逐渐为考生和家长所接受。
  业内人士指出,“体质测试”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多了一把尺子衡量与考评考生,更为可贵的是,在全社会倡导了一种风气,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明确地传递一种信息——育人至上,体魄需与人格并重。
  联想到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堪忧的当下,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通过招生考试制度发挥引导作用,倡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方向可取。

考评人才
“多维”与特色兼顾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综合评价”成为各高校今年自主选拔进一步改革的方向。除北大正式提出“元培综合评价系统”外,其他很多高校也都较往年进行了微调,完善了多元评价的程序设计,强调考生高中3年的表现以及独特的个人兴趣等。
  同时,今年较之往年,各高校在选拔人才时更强调和突出了学校之间不同的特色,彰显独特的人才培养定位。如复旦大学的“望道计划”、南开大学的“公能”人才选拔,以及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卓越工程师人才选拔等,让学生在申报学校时,不仅考虑到学校的声望,更要兼顾自己的兴趣特长同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是否相匹配。
  用“多维”的考评方法,全面、立体地选拔出学校特色与个人兴趣相匹配的人才,提高人才选拔和培养效率,这个方向值得肯定。
(赵婀娜)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有哪些调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