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电子支付安全为先
作者:聂国春
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在电子支付蓬勃发展的同时,支付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包括电信诈骗、网络钓鱼、木马劫持、订单替换等网络犯罪手段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或者损失。
  在1月23日由新华网等主办的2013首届中国电子支付发展研讨会上,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顾坚表示,去年中国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刑事犯罪立案数十万多起,其中有46.1%系网络诈骗案,钓鱼网站成为网上支付诈骗的主要方式。“据统计,2012年2月到9月,针对金融行业的钓鱼网站达到4629个,约99%的攻击由海外发起,这大大增加了电子支付机构的安全防范难度。”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在论坛上说。她同时透露,针对金融行业的移动支付安全威胁也出现了迅速的增长。
  尽管电子支付安全形势越来越错综复杂,但电子支付的方便、快捷充分满足了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因而也成为未来金融支付的发展方向。根据近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使用网络支付的用户规模已达到2.21亿人,电子支付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39.1%。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也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网络支付业务交易笔数53.4亿,交易金额2.6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60%。
  在中国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王家业看来,电子支付业务虽然突飞猛进,但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我认为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广大的消费者尚无能力把握便捷与安全的平衡,作为负责任的金融企业理应强调电子支付安全为先。”王家业说。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也认为,作为电子支付服务的提供者,必须在推销自己产品或者新工具的过程中,充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帮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正确使用电子支付工具,“不能只强调效率或者只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强调它的好处而忽视风险提示和教育”。“春运将至,最近不法分子又将视线集中到飞机票、火车票的购买渠道,网民在通过网络购票并支付票款时一定要注重自身所处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使用安全、正规的支付渠道,同时要着重鉴别真假网站和电子邮件,并注意支付的目标账户。”顾坚也提醒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发现可疑情况一定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核实,谨防被骗。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服务·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子支付安全为先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