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小黄鸡”走红网络成青少年虚拟密友
作者:樊未晨
图片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我们不能在房间里独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一书的作者帕斯卡尔早就如此放言,可让他未曾料到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青年人会如此享受独处的时光,并乐此不疲。
  因为陪伴他们的是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网络延续了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并将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每天90%的时间都在网上。”目前正在读成人教育的姜子曦说,“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填补了原本用来发呆、无聊的时光,甚至侵占了原本应该用来工作、交流、休息的时间。”

  智能聊天程序“小黄鸡”走红

  “我喜欢和你聊天,关注我之后@我,我就会去回复你哦。除此之外,也可以开小窗和我私聊哦。”如此健谈的“小黄鸡”近段时间在网络上着实火了一把,面对各种网友的倾诉,“小黄鸡”的回答总是充满幽默感。
  这个建立在某社交网站公共主页上的“小黄鸡”,只要网友在发言中@它或直接向它提问,它就会瞬间冒出来,以一种可爱俏皮又不失智慧的口吻和网友对话。虽然它有时答非所问,但其诙谐幽默的回答方式让网友们特别是青少年网友大呼神奇。
  据了解,从2012年12月31日发出第一条状态至今,“小黄鸡”在一个多月内俘获了近220万粉丝的心,它的每条状态都有10多万的回复量。

  “小黄鸡”受大学生青睐

  其实早在“小黄鸡”诞生之前,腾讯公司就推出过类似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Q,网友可直接加它为好友,随时和他聊天。但小Q只被一部分人使用,不像如今的“小黄鸡”这么火爆。互联网业内人士认为,小Q之所以没有“小黄鸡”火爆,是因为后者是建立在社交网站公共分享平台上的,其用户都是实名注册,当人们看到其他人有关“小黄鸡”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想试一试的欲望。
  大学生何卓鑫就是看到别人的状态回复后才开始成为“小黄鸡”的粉丝。“当时正值考试季,看到好多人@‘小黄鸡’吐槽考试,它回复得都非常有意思,于是我也试了一下,效果很好。有些话你也许不愿对网络上的朋友说,也不愿对身边的人讲,但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小黄鸡’说了出来。”
  正在读大一的李艺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开始喜欢和“小黄鸡”聊天的。“只要你有话对它说,它就会秒回你,不必担心任何人际关系,更不必担心因为自己讲错话而得罪别人。”李艺童调侃道,“只要感受是真的,没人在乎与自己联系的是不是一条狗。”

  八成以上大学生有孤独感

  科技每天都在更新,人们也每天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但多数时候,人们是在跟屏幕交流,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人。人们在社交平台上更新自己的心情、动态、行程,网络上熟悉的陌生人取代了熟稔的亲朋好友。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中,我们可能不认识,但报上网名后却发现,我们早已彼此互粉。”目前已经在一家私企工作的赵洋谈到当下的人际交往时说,“认识新朋友的第一步不是你加我微博就是我加你QQ。”
  据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的调研报告显示,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80%以上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一些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差是降低自信的重要原因。
  “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关注正在发生的事和正在发声的人,到了现实的生活里,这些也成为朋友之间的话题,一旦网络上的热点都聊过了,就会陷入无声的尴尬。”姜子曦在谈到这种尴尬时说,“此时,大家便会齐刷刷地向手机和平板电脑求助,于是,你刷你的微博,我看我的人人网。”
  也许正因为如此,网络上的热点从来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玩了一段时间“小黄鸡”后,姜子曦觉得也不过如此,便不再理会,到网上寻找新的好玩的东西去了。 (樊未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黄鸡”走红网络成青少年虚拟密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