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你是路怒症患者吗
图片
图片


    2:图为某网站针对路怒症所做的一项调查

■本报记者 李 方

开车时就像变了一个人

  黎女士搭同事柳先生的车外出办事。驶入主干道不久,一辆车突然切线并入,柳先生紧急点刹。未几,又一辆车贴着柳先生左侧强行右向并线,若不是柳先生反应及时,两车剐蹭是必然的。黎女士扭脸注意到,柳先生脸色忽然阴沉起来。这时又有一辆白色“马六”想强行挤入前方车道。这时,平时举止斯文的柳先生突然摇下车窗、向对方大爆粗口。接下来,柳先生不是狂按喇叭,就是京骂连连……在黎女士眼里,往日非常绅士的柳先生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车主史先生十分理解柳先生的做法。这几年,他只要开车上路,好脾气立马变成暴脾气。触目的随意乱切线、乱加塞,不时的剐蹭、拥堵,不破口大骂几句,真是憋不住!
  王小姐刚开车上路时,遇到无礼行车,最多的是一句“作死啊!”经过几年道路乱象的野蛮蹂躏,王小姐学会了男人的各种粗话、而且是脱口而出、根本控制不住。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车主的遭遇,不是个别现象。
  当遇到路况拥堵、他车违章,驾车者如果一反常态破口大骂甚至有打人的冲动,这位驾驶者很可能已经患上路怒症,这是一种国人不太熟悉的心理疾病。

路怒症 陌生而普遍

  其实,“路怒症”早已是一个世界通病。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研究数据推测,患路怒症的美国司机达5%至7%,约1600万人。这项研究是根据2001年到2003年间,研究人员面对面调查9282位美国成年人得出的结果。其中公交车、出租车和长途车司机患这种心理疾病的比例更高,达30%以上。
  随着国内汽车数量增多,交通拥堵严重,行车文明状况恶化,导致国人罹患“路怒症”心理疾病的人数,大面积快速蔓延。
  这一现象,已引起国内各学科专家的高度关注。
  据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许志敏在《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之《汽车环境与安全》一文中表述,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出现“路怒症”这一主题概念。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指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国外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攻击性驾驶行为或者是暴力驾驶行为的集合。
  1997年,牛津词典将“路怒症”解释为,由现代的驾驶压力所导致的驾驶者失控的攻击性的驾驶行为,其中伴随着愤怒的情绪行为,会指向其他驾驶者、乘客或者是无辜行人。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将“路怒症”视为暴力犯罪行为。此类行为可能包括:粗鄙的手势、言语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或实施威胁。
  医学界把“路怒症”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指多重的怒火爆发出来,猛烈程度令人大感意外。路怒症发作的人经常会口出威胁、动粗甚至毁损他人财物,实施攻击性驾驶。
  相当多的驾驶者具有相关症状,只是并未察觉或不明其中缘由。
  许志敏认为,如果经常有以下行为,驾驶者很可能患了“路怒症”:
  症状一:开车“骂人”成常态。开车和不开车,脾气、情绪像两个不同的人。
  症状二: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
  症状三:喜欢跟人“顶牛”,故意拦挡别人进入自己车道。
  症状四:前面车辆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或打闪灯。
  症状五:危险驾驶,包括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雨青教授主持的《城市拥堵与司机驾驶焦虑调研报告》中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随机选取的900名司机中,35%的司机承认自己有上述的“路怒”症状。
  “路怒族”们似乎陷入了一场永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之中。看到乱“插队”要怒;看到刺眼的氙气灯要怒;看到“新手上路”也要怒。于是无法心平气和的有车一族剩下的想法就只有一个——以暴制暴。

诱因复杂 尚无定论

  国内外专家认为,导致“路怒症”发作的原因非常复杂。
  《汽车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王俊秀博士认为,现代社会普遍工作压力较大,许多人贷款买房买车,身负经济重担,身体和情绪都比较疲惫。如果开车时的“掌控成就感”遭到破坏,如遇到红灯、堵车、行人违规或车辆剐蹭等,人就会产生反攻心理,容易情绪爆发,甚至通过骂粗口、打人、毁物来宣泄心中的愤怒。很多本来是个性情随和的人,但当面对路上不遵守秩序的人时,总是无法抑制内心的不快。
  国内有调查结果显示,有48.1%的“路怒”,是因堵车和路况不佳导致;39.8%是因看到别人违章,影响到自己行车动怒;29.7%因周边车辆加塞或者超车动怒的;还有26.6%是缘于别人违章,即使没有影响到自己也会动怒的;有22.9%是因新手开车不懂规则而动怒。
  进一步调查发现,“路怒症”的心态确实有问题:喜欢在马路上和其他司机竞争,超过对方就高兴,被对方超过就懊恼;如果旁边的汽车打方向灯想变换车道,本能反应是加速跟上去,不让对方超车;看到别的司机错误或不守规矩的动作,尽管一点都没妨碍自己,但嫌恶的情绪仍会油然而生;觉得别人侮辱了自己,会产生报复心态,并很难克制住这种心态。
  国外专家称,“路怒症”既与交通压力有关,也可与汽车燃料气味有关。
  埃及开罗大学的研究员阿玛·金纳维通过实验发现,汽油味让老鼠变得更有攻击性。金纳维进而推论道:“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暴露在汽油味和汽车尾气之中,还有人故意吸入汽油味来获取快感。被汽车尾气污染的城市空气会逐渐增强人们的攻击性。”
  埃及学者的调查虽有一定道理,但记者在调查中却有不同的发现。同一受访的“路怒症”患者,单人驾车时,很少动怒;一旦搭载不太亲近,如同事,或者极其亲近的人,如情侣或夫妻同乘、送孩子上学,路怒发作频率大幅上升。

道路安全一大隐患

  “路怒症”,目前已成为继噪声性耳聋、视力疲劳综合征、颈椎病等之后的又一种常见汽车综合征。
  专家指出,“路怒症”如果被忽视,会对驾驶者身心健康和安全驾驶带来严重后果。
  2007年10月,莫斯科一名司机,因为嫌过斑马线的行人步子太慢,并且对他的喊叫不加理睬,便异常愤怒地掏出手枪,一下就放倒了3名行人。经过鉴定分析,这名司机患有“路怒症”。
  消息传开后,“路怒症”开始受到全世界更多关注。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300起路怒症导致严重人身伤害的案件发生。
  中国人保一位理赔经理说过,至少有一成的车险事故与开车人之间的相互“斗气”有关。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理保健门诊主治医师黄全告诫车主说,开车时哪怕是几秒钟的情绪失控,也足以导致车毁人亡。”他估计,马路杀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路怒症”造成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路怒症”给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和危害。英国、芬兰、韩国等每年都会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合格者方准上路。而我国这种对司机人群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还很少见,目前心理专家们只能一再警告开车者,“永远不要带着愤怒上路”。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汽车·风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你是路怒症患者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