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消费信贷要补教育短板
作者:聂国春


    ■聂国春
  一部价值2999元的手机,交了300元首付后,余款通过消费金融公司分12期支付,总共要还款4068元,比2699元的贷款本金多出1369元,利息和各种费用竟然超过本金的50%。
  大学生小唐分期买手机遭遇“高利贷”的消息经媒体爆出后,消费金融公司立即成为众矢之的,消费信贷也被冠以“高利贷”而广受质疑。有大学生甚至在新闻回帖中表示,自己也有信贷分期这种血的教训,将不会归还骗子高利贷公司的钱。一时间,消费金融如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对此,消费金融公司认为,“高利贷”说法很有问题,因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进行贷款时,需与信托公司、担保公司、金融服务公司共同签订合同,收取利息的为信托公司,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提供“金融服务”和“担保”两项服务。以小唐为例,信托公司收取1.67%的月贷款利率,消费金融公司收取1.79%的月客户服务费率和0.77%的月担保服务费。根据消费金融公司的说法,上述费率在合同中都有明示。
  按照上述费率来计算每月要交多少利息,需要有一定数学功底。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以每月还款额来计算总的还款额并非难事。一旦算出3000元不到的手机最终要花费4000多元,相信每一位大学生签合同时都会斟酌再三。
  那么,为何有这么多大学生发现不了这其中的问题呢?笔者以为,这与大学生金融能力欠缺有关,而金融能力的欠缺则缘于金融教育的匮乏。
  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会由于认知上的偏差,错误地认为金融机构会按照最有利于消费者的原则向其推荐产品,并按照看似理性的标准来决策是否接受金融机构的推销行为。上述偏差导致的结果是:消费者有可能错误地得出接受高风险产品的推销的决策,这也是当时大学生没有发现合同问题的原因。
  在消费信贷领域,这一偏差更为明显。一方面,小额信贷属于特殊的金融消费,这一领域在中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消费者对其知悉的程度还不及信用卡。另一方面,小额信贷是一种对低端人群提供的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其服务的很多对象都是文盲,特别是农村妇女,她们亟待相关知识、概念的普及。
  要纠正金融消费者的这种偏差,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金融消费者自我评估的能力,减少消费者因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而对金融机构产生的依赖与盲目信任;通过消费信贷教育,树立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不要因为金融机构的推销行为而失去对自身抗风险能力的正确认识。反之,如果金融消费者具备的消费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跟不上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步伐,不仅从长远来看消费信贷业务将失去发展的根基,而且个体金融消费者的风险也会发展成为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所以,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除了向消费者提供适度的贷款额度、合理的定价、公开透明的信息和有效的投诉机制,更应补上的是教育短板。要通过消费信贷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扫盲,促使消费者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消费信贷,促进消费金融机构与消费者共赢局面的形成。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服务·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消费信贷要补教育短板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