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如此书评摘要太雷人
作者:胡军 孙蔚
图片


     “《西游记》讲述的是一群和尚自费旅游的故事;《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败家子男人怎样从女人堆里挣扎出来,出家当和尚的故事;《水浒传》讲的是一个花和尚和他兄弟们快意江湖的那些事;《三国演义》讲的是三个男人和战争的故事”……

■本报记者 胡军
  “现在电子书的书评摘要怎么都这样啊,没法让小孩看,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动不动就号称是什么‘史上最××’的书,和内容完全不搭界,对孩子的误导太大了。”
  近日,记者接到多位消费者的电话,投诉称当前许多电子书的书评摘要、图书导读内容文不对题,存在严重的误导。
  记者浏览了多家知名的电子图书网站后发现,部分电子图书的书评摘要和导读内容确实存在误导嫌疑。

雷人书评频现

  “以前只是听小品、笑话里面拿一些名著调侃,比如把《水浒传》的内容说成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但是现在很多电子书的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甚至比这还过分。”说起部分电子书的书评摘要,北京消费者陈先生表示难以置信,“比如把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描述成了升迁绝学之类。毫不客气地说,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书评摘要或者导读,简直就是对作者和原书内容的污蔑!”
  根据陈先生的投诉,记者查阅了知名电子图书网站——多看书城,找到了相关图书。在该网站上,对于民国时期著名文人李宗吾先生所著的《厚黑学》的书评摘要和导读内容如下:“史上技术含量最HIGH的升迁绝学。不懂这些,你就永远只能当炮灰……”“《厚黑学》被描述成这样子,太过分了!”听完记者的介绍,对李宗吾先生所著《厚黑学》内容非常熟悉的山东省菏泽市教育界人士王先生表示不可思议,“这本书表面上看是嘻笑怒骂,无情揭露和剖析了旧社会官场黑暗和潜规则,其实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现状的强力反思,具有非常深的思想内涵,绝不是诲淫诲盗的所谓升迁绝学。如果这么去引导读者,真的是误导啊!”
  在该网站上,记者还看到,确实有许多图书的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存在较大的误导嫌疑。如有一本历史人物题材的图书——《卑鄙的圣人:曹操》,其书评摘要与内容导读居然这样描述:“曹操去世1791年来,曹操本人最服气的曹操全传!”
  对于这样的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从事教育图书出版近20年的北京某出版社负责人赵先生直言不讳:“这样的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实在太荒唐。既然曹操已经去世1791年了,出版商和写书评的人有什么依据去说,这是曹操本人最服气的传记呢?一个已经故去1000多年的人,怎么可能认可当代作者所写的一本传记图书对自己的评价呢?难道作者已经跟死者取得联系,拿到授权书了?往轻里说,这叫哗众取宠;往重里说,这就是无知加无耻!”

书评应是一本好书的精髓

调查发现,目前多数电子图书网站上都有让人难以置信的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甚至对名著也用极度调侃的方式进行介绍和推广。如某网站对四大名著的调侃:《西游记》讲述的是一群和尚自费旅游的故事;《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败家子男人怎样从女人堆里挣扎出来,出家当和尚的故事;《水浒传》讲的是一个花和尚和他兄弟们快意江湖的那些事;《三国演义》讲的是三个男人和战争的故事……
  “类似的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调侃也好,恶搞也罢,总之是为了吸引眼球。对于阅读过这些图书的读者来说,可能会一笑置之,未必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并未阅读过这些图书的小读者们来说,如此形式的书评和导读就存在严重的误导嫌疑了,尤其是一些经典名著。”对于部分电子图书网站上非常规形式的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从事图书出版发行工作近十年的湖北高先生认为多有不妥,“我们经常邀请名家对我们出版的一些图书写书评或导读。确实,书评和导读不是谁都能写的,需要有一定的学问和修为,要写书评,首先应该看懂书的内涵,至少应该看过几遍,才能较为正确地描述作者的原意。”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本优秀图书的书评写得到位,要真正体现出这本书的真正价值,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文字功底。很多情况下,出版社会同时邀请多位知名人士和专家,共同研读,共同来写一本书的书评,然后从中摘出精髓部分做为该书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便于读者迅速对此书内容有一个基础性了解,从而对全书内容产生兴趣。
  “优秀的书评甚至可以起到为原书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读者眼前一亮,在阅读时有一个明确的思维方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玩味书中内容。”说起书评的重要性,从事图书销售多年的北京李先生深有感触,“可以这么说,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和引导思维,好的书评可以发人深省,这是非常重要的。”

雷人书评旨在追求销量

  那么,网络上流传的各种被业内人士和读者认为雷人的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到底是如何出炉的,出版商和电子图书网站为何要采用这样的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呢?“都是钱惹的祸!”对于这一现象,从事图书出版发行工作近十年的高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书评作者就是哗众取宠,为吸引眼球,语不惊人死不休。出版商和电子图书网站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销量,为了利润,为了钱。只要能把书卖出去,有更高的点击下载率,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至于是否会给青少年儿童造成误导,可能压根就没人考虑过。”
  调查发现,在各类电子图书销售网站上,经典图书的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相对较为严谨。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较为夸张或离奇的,大多是一些新书或国外引进图书,尤其是一些市场营销类或都市言情类小说,其导读内容更为夸张,动不动就声称“史上最×××的×××”。“严格来说,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就是一本书的广告,应该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书本内容,能给读者一个正确的提示,而不能仅仅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雷人书评和摘要已经涉嫌一定的欺骗性,欺骗不明真相的读者去购买或下载,等读者拿到图书一看,只能是啼笑皆非或大呼上当,但是,出版商和电子图书销售网站赚到钱后,却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对于层出不穷的雷人书评摘要和内容导读,从事图书销售多年的北京李先生认为,“对此应该有个约束。现在尚未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类现象进行管理和规范,长此以往,破坏的是整个图书市场,影响的是年轻的下一代,因此,确实需要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了。”

教育时评
儿童阅读应尽快分级

■孙蔚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尤其是儿童,更需要优秀图书的引导。但是,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儿童图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该看什么样的书,如何引导孩子阅读,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家长们。一方面他们生怕孩子看了内容黑暗、恐怖的书后会留下心理阴影;另一方面又担心只看那些单纯美好的书会给孩子一个虚幻的世界。笔者认为,有针对性地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有利于儿童身心成长,可以提高儿童阅读水平,因此,儿童阅读亟须分级。
  什么是分级阅读?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具体来说,分级阅读是从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选择、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一切从儿童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分级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因此,分级阅读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阅读行为。
  当前社会是细分的社会,各个领域都在细分化,阅读也是如此。20世纪后期,英美等国开始制定严格的儿童读物分级制,按3—6岁、6—9岁、9—12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阅读符合儿童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为孩子提供了适宜的阅读资源。
  儿童阅读分级可以帮助家长选择更适合儿童成长的读物。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是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水平与成人有明显差别,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水平是由低向高渐进发展的,婴儿与幼儿、学龄前儿童与学龄儿童、学龄低年级段儿童与学龄高年级段儿童,其认知各有不同。分级阅读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吻合,可以让家长们在汗牛充栋的书海中迅速挑选出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使他们不走弯路地辨别是非、区分善恶,这对于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
  儿童阅读分级还可以引导孩子爱上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成人相比,儿童缺乏辨识、甄别的能力,他们不太容易很快挑选出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儿童读物品质良莠不齐,内容深浅不一,不适合的图书有可能影响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而分级阅读为孩子提供了适宜的阅读资源,能培养孩子对书本知识的尊重,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提供书籍,能让孩子感受读书之美,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数据显示,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开展儿童分级阅读成效显著,2007年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每5年公布一次的世界青少年阅读力排行显示,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22位。这种阅读能力的排名,证明了分级阅读对于提升少年儿童的阅读水平的重要作用。
  当然,儿童阅读分级不是限制孩子的阅读量,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正确选择图书。比如说12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幼儿,应该向其提供阳光、温暖的书籍;对于13岁以上的少年,应该如实地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因为不识别假恶丑就不会知道真善美的珍贵。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如此书评摘要太雷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