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对城市居民来说,“贴身肉搏”挤公交成了上下班途中最糟糕的经历。日前一项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八成的上班族更愿意选择“拼车出行”来摆脱挤公交的窘境。
拼车有望正名
作者:张鹏


    ■本报记者 张鹏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信息称,针对当前私家车“拼车”现象普遍存在的现实,北京市拟出台“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对私家车“拼车”进行规范。一直以来,“私家车拼车”都被视为非法行为,而如今或将走出“灰色地带”,“拼车”又能否真正为自己“正名”呢?

缓堵 环保 省时

  汽车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拼车出行早已有之,已经存在多年。“而交通委此次出来‘正名’,只是明确承认现实。”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受访者选择拼车出行是基于“缓解交通拥堵”的考虑。在北京的520万辆机动车中,有七成是私家车,而早高峰时有八成私家车却只乘一名司机。“拼车能够减少10%到25%的车辆出行”,顺风车公益基金管委会负责人王永这样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每天减少10%的车出行,就能减少52万辆车的出行。”如此一来,拥堵的交通肯定能够得以大大缓解”。
  而且以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000克汽油,就要排出150至200克一氧化碳来计算,每天减少出行50万辆车,每年减少的油耗和尾气排放量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的京城而言,拼车出行对环保的贡献已经不言而喻。
  此外,由于私家车拼车正好利用了自驾的优势,弹性的时间安排也远远优于公交车,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因等车、恶劣天气等造成的不必要麻烦。

拼车≠打黑车

由此看来,推动私家车拼车的合法化,确实能够给市民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方方面面的便利。但也有不少人发出了这样的质疑:“拼车合法化等于间接肯定了黑车的存在,这下出租车的压力要大了”、“黑车火了,出租车哭了。”……如此质疑直接将矛头对准“拼车”与“黑车”之间的关系上。那么,“拼车”是否就意味着“打黑车”呢?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拼车”与“打黑车”非常容易区别,因为两种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黑车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拼车是以分摊成本为前提的共赢互助行为。“拼车实际上只是分担油费、高速费等直接成本,并不包括车辆的折旧费、磨损费,而这种分摊方式也与吃饭实行的‘AA制’比较接近。而黑车却是为了挣钱,二者的出发点截然不同。”罗磊告诉记者。

“指导价”不可少

  既然“拼车”和“打黑车”有这样一道清晰的界线,那是否意味着拼车合法化就能顺利推进呢?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认为,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以此为职业的情况下,应鼓励合乘,并允许收费,但必须有政府的指导价,且要确保收取费用大致与成本持平。例如,执法部门可以综合耗油、车辆磨损等因素,核定一个每公里多少钱的上限,如果车主的收费超过了限额,可被视为非法营运。
  对此罗磊则表示,提倡拼车出行,但应尽量避免商业化。“车主和乘客之间,或同事,或邻居,最好能认识,分摊多少成本大家商量着来。而一旦过度商业化,‘营利’还是‘互助’则很容易说不清楚。”
  此外贾新光也建议,分摊费用可以借鉴“支付宝”的做法,即先将钱打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如拼车中未发生任何状况,再转给车主。同时,如果中国有更多城市推广私家车拼车,不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比如划定“合乘”专用车道等,以便鼓励人们的积极性。

明确责任有必要

  然而,即便对合理分担拼车费用设定了统一标准,不少市民也担心,一旦发生事故,责任认定、损失赔偿又该如何进行?调查显示,受访的近半数市民希望“签订能够明确各方责任的协议”,从而明确各方责任。“拼车出行虽不失为一种解决交通压力的方式,但也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化解一些安全风险。”北京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贺鹏认为,合乘人应与车主建立公平协议来明确交通事故责任。“为了避免出现事故后不必要的纠纷,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拼车前签订一个书面协议,明确好发生事故之后责任怎样承担、由谁承担等问题,这样会更有保障一些。”此外贺鹏还建议,为了确保出行安全,车主、合乘人还可实名注册并购买一些完善的商业保险,通过保险公司在承保方面转嫁一些风险。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拼车有望正名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