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国人奶粉理性消费观念待形成
作者:慕容潇
图片


    ■慕容潇

  “勿迷信洋奶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资深奶业专家、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产业发展部处长陈渝副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不是洋奶粉就一定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孩子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奶粉,理性看待洋奶粉。“奶粉是否好要看配方,并不是某个国家的产品就一定好,洋奶粉往往是根据该国的环境等情况以及国民素质而定的配方,不一定符合国内婴儿的需求。”陈渝举例说,如日本一些品牌的奶粉,其锌和碘的含量就偏低,原因是日本的日常饮食中碘含量偏高,因此这些奶粉对于国内的婴儿来说就不太合适。在我国,包括伊利在内的许多品牌都设立了自己的母乳库,以便从研发着眼,更好地从营养方面提供适合国情、适合国内婴幼儿体质和需要的配方奶粉。
  “洋奶粉并不见得对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专家强调,由于孩子的体质不同,原装进口的洋奶粉并不见得一定适合每个中国婴儿食用,如果不适合的话也有可能影响婴儿的身体发育。此外,代购的奶粉由于缺少检验检疫这一关,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有可能存在质量方面不合格或者细菌超标的情况。专家建议家长关注奶粉的全面信息,理性购买奶粉。
  专家强调,单单一个“洋”字并不能代表奶粉质量可靠,不仅全国层面的数据有所显示,各地数据也充分说明这一点。据统计,仅广东一地今年1—5月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各口岸进口乳品83453吨、货值4.1亿美元,乳品品种包括婴幼儿奶粉、乳粉、灭菌乳、奶酪、奶油等;今年 1-5月进口婴幼儿配方食品11811吨、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7%,主要来自法国、新西兰、英国等11个国家或地区。去年广东口岸需进行退货或销毁的不合格进口乳品20批,占全部进口乳制品批次的0.5%,而今年1—5月,需进行退货或销毁的不合格进口乳品就超过去年全年,达21批,占全部进口乳制品批次的1.1%。
  专家呼吁,在选购奶粉时多一点理性,首先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消费者须抛弃“崇洋”心态,不盲从、不跟风、多鉴别,养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别落入“只买贵的不选对的”的消费误区。事实证明,洋奶粉不仅品质未必安全、可靠,并且不少洋奶粉为树立高端形象,营销、运输等花费很多,这些高昂的成本最终都转移至消费者,让很多消费者购买时掏了更多的腰包。据中国国际乳制品交易协会公布的数据,2008年—2012年我国的进口奶粉从14万吨增加到80万吨,进口奶粉市场占有率由20%上升至80%。2012年,中国市场的婴幼儿奶粉销售额为385.18亿元,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四大“洋品牌”的销售额占一半。洋奶粉通过涨价推动销量飙升,从2008年到2012年平均涨幅超过了50%,涨价频率为半年一涨甚至一季一涨,消费者要多花三五倍的冤枉钱。

(本栏目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服务·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国人奶粉理性消费观念待形成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