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恒天然出事,中国乳业翻身的好时机?
作者:杨赛


    或许,此次恒天然事件并非是宣告国产奶粉步入春天的喜报,而是提醒国内乳企重视乳业问题的警钟
■杨赛
  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公司8月2日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随后该事件不断发酵。使用了该公司奶源的多美滋、雅培、香港牛栏等外资品牌被卷入其中,纷纷启动召回机制。而我国A股乳业股却借势上扬,得到强劲推动,多家国内乳企股价大幅上涨。8月5日,皇氏乳业开盘后一度涨停,最终涨幅超过7%,贝因美一度涨幅超过5%,而两大液态奶厂商三元股份和伊利股份涨幅超过3%。
  面对如此让人振奋的市场表现,想必国内各大乳企定暗中欣喜,蓄势待发准备打破洋奶粉垄断中国市场的窘境。但冷静观之,恐怕国产品牌想借此次事件收复失地的如意算盘打得为时尚早。
  乳品行业专家王丁棉认为国内乳企 “过于乐观”,“国内乳品企业有可能因此而有所好转,但是不会一下子就打赢‘翻身仗’。未来5年内乳品行业的格局不会改变,洋奶粉仍将垄断中国市场”。而观察国内各大育婴论坛上妈妈们的反应,也是选择继续支持洋品牌的多,转为购买国产品牌的少。
  诚然,洋奶粉褪去绝对安全的光环并不意味着国产奶粉可以从此走向神坛。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恒天然公司此次爆出严重质量问题,但其作为全球乳业巨头,在乳品生产上一直执行国际上较为严格的标准,对产品的品质也采取了全程的监督保障措施。或许,此次恒天然事件并非是宣告国产奶粉步入春天的喜报,而是提醒国内乳企重视乳业问题的警钟。
  虽然浓缩乳清蛋白粉中含有肉毒杆菌对人体危害甚大,但我们仍需厘清,恒天然公司发生此次污染事件的主因,乃是使用临时管道生产时未对管道清理彻底的管理问题,而并非国内一些无良厂商为提升蛋白质含量而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为了降低成本修改生产日期的主观故意行为。
  无心之过尚令市场哗然,何况让众多消费者失去信任的国内生产者又怎可借此机会自我吹捧,拍手称快呢?即便此次洋奶粉危机会让国产奶粉销量攀升,但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就此放弃进口奶粉,也不代表人们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得到重建。
  国内奶粉厂家与其隔岸观火,不如以此为镜,对奶粉原料、产品质量实行更严格的质量把关,架构企业形象,提升对消费者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长此以往,想必消费者再选购国产奶粉时将不是“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之举,而是满怀信任的放心之选。
  另外,奶粉厂家还应注意到,恒天然此次涉“毒”,是该公司内部自检而发现,并非由质监部门监测曝光出或是由消费者举报而披露。虽然恒天然集体涉嫌拖延瞒报,但该公司对肉毒杆菌这一非常规检测项目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追本溯源的行为仍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学习。
  乳品生产链条长,需监管对象极多,国内监管部门资源有限,难免百密一疏,分身乏术。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自检机制,同时定期公开企业生产过程,组织消费者实地参观奶源基地,零距离接触采集加工及储存运输等环节,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放心、安心,切实从源头扼杀食品安全问题,而非抱着侥幸心理直到第三方发现后再进行危机公关。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恒天然出事,中国乳业翻身的好时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