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机笔”时代你还会写字吗?
作者:胡军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胡军
  最近,《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电视节目格外引人关注,原因是这两档节目中考到的汉字许多国人都不会写,这让很多人感到十分吃惊。
  以前,很多外国人觉得,汉字像“天书”一样难以书写。而如今,不少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有相同的感受。“除了在信用卡结账时需要签名外,平时几乎写不了几个字,现在家里还能不能找到笔都难说。”谈到写字,毕业于某知名高校中文系的权先生自嘲地说,“我除了在单位签署文件、开会做记录时会用到笔外,其他地方基本用不到。现代人不都是这样嘛,有重要的事情要说时会直接打电话,人们平时的交流多以写邮件、发短信或微信为主,几乎没有需要写字的地方。”

提笔忘字成普遍现象

  在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当考官问起“尥蹶子”“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如何书写时,在场的“成人听写体验团”成员竟然没有一个能想得起来,即使考官给予适当解释,他们写出的字仍然错误百出。
  据不完全统计,在该节目中,“成人听写体验团”成员书写的“间歇”“熨帖”“黏稠”等生活常用词语的正确率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的书写正确率只有10%,而一个简单的“癞蛤蟆”一词,居然难倒了70%的成年人。这一结果让许多人感慨万千。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教如何写字,从拼音到笔画、从握笔姿势到用笔方法逐一严格规范,同学之间还会互相比拼谁写的字更漂亮。可如今,怎么有那么多字不会写了呢?“刚开始看这档节目时觉得挺无聊,但自己真正拿起笔来在纸上写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和节目中的‘成人听写体验团’成员没啥区别,他们不会写的字,我一样也不会写。”在谈到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感受时靳先生难为情地说,“人家考的都是常用词,可我根本不会写。好在没和孩子一起看节目,否则非出洋相不可。”
  随着时代的变迁,电脑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键盘和手指代替了笔,成为人们主要的书写工具。“拿着笔在纸上认真书写的情景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说起写字,从小练习书法的赵女士仍颇为得意地说,“在我小的时候,人们都说见字如见人,因此家长都要求孩子练习写字。现在我虽然写字少了,但要真写起来,还是很拿得出手的。不过,提笔忘字的情况的确很多,每到这时都会感觉很尴尬。”

书写空间被输入法侵蚀

“原来你用五笔输入法呀,怪不得打字这么快。现在用五笔的人可不多了,都改用拼音输入法了,因为特别方便,输入词语的拼音字头就能显示出汉字,很智能。”从去年开始接触计算机和网络的北京老人武先生对电脑系统中的汉字输入法多少有些不适应。他对记者说,“用手写板输入太慢了,而且也区分不出字写得好与不好,无论你写得多认真,显示在电脑上的字都是固定字体。后来我试着用拼音输入法,虽然我拼音学得不是很好,但还是可以一点一点地捡起来。五笔输入法我完全学不了,那些笔画我现在可记不住了。”
  记者近日就输入法的使用情况,对北京某文化公司的4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35名员工使用搜狗、谷歌、百度等拼音输入法;有5名员工使用QQ五笔、万能五笔和极点五笔等五笔输入法。在用五笔输入法的5名员工中有4人表示,用五笔输入法打字时经常碰到不会拆解的字,此时便切换到拼音输入法进行录入。“我觉得这些输入法各有各的好处,拼音输入法是只要会拼音就能打出汉字来;五笔输入法是即便用户不会汉语拼音,也可以打出汉字。”
  对于汉字输入法的应用统计,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小徐的说法颇具权威性。他告诉记者:“总体来说,五笔输入法的错率要比拼音输入法低,因为前者只有在用户准确输入汉字笔画时才能打出汉字,出现错误的概率很小。而后者则只需要输入汉语拼音的前几个字母便能显示出许多发音相近的汉字,这就容易造成误输入,打错字的几率很大。而且,用拼音输入法的人提笔忘字的程度要比用五笔输入法的人严重一些。”
  汉字经过多次演化后,目前已基本定型,各种输入法就是根据现在的汉字设计出来的。然而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输入法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汉字书写带来了挑战。虽然有专家指出,书写能力的退步是文字输入工具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人们不必对此过于忧虑,键盘也可以和笔尖一样,传承汉字文化,但不少人依然为自己的书写能力退步而感到惋惜。“现在已很少有人手写书信或文章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还会偶尔写一下。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大学毕业后就基本不怎么用笔写字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文字记录基本都用电脑来完成。”对于手写汉字的重要性,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近20年的国内某知名人力资源总监权先生认为,“虽然现在手写的简历非常罕见,但若真碰到某位应聘者用手写简历,并且字写得非常漂亮,人事部门还是会对其刮目相看的。”

“机笔”时代到来

  在互联网时代,键盘输入取代人工书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汉字与英文等用字母组成的语言不同,后者无论是书写还是输入都是字母,输入的就是书写的。因此,使用英语的人不会发生提笔忘字的情况。而汉字是由多个不同的笔画组成,即便是用汉语拼音输入,目的也是用字母拼出汉字,因此输入的并不是书写的。
  对此有专家呼吁,“机笔”会严重威胁汉字及其文明的传承。造成这一危机的根源,就是把拼音字母当成了思维和书写的载体,而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却变成了思维和书写的客体,这种主客易位、本末倒置的做法既是对汉字的自我疏远,也是对人们汉字书写能力的一种蚕食。“我上小学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初),三年级以前老师都要求用毛笔写字,四年级以后才开始用钢笔、圆珠笔写字。中学时赶上流行硬笔书法,当时我还狠练了一阵子。那时候,能写出一手好字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谈到对手写字的印象,精通硬笔书法的郭先生感慨地说:“在我的印象里,最后用手写大段文字是在大学时给家里写信,那时候电话还不普及,也没有手机和网络,有事只能写信。现在想想挺好的,感觉写信比打电话有意思多了。家里的老人还把那个时候写的信都收藏起来,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对于输入法对人们书写能力的影响,也有一些专家有不同的观点。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盛玉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单纯的拼音输入不会使汉字西化,更不会使其消亡。汉字作为一种书写符号经历了刀笔、软笔、硬笔的演变,现在已经到了“机笔”阶段,这是科技进步的自然结果。当前,常用的汉字约有2500个,无论是拼音输入还是手写,只要人们将这些汉字掌握好,就能读懂99%以上的汉语资料。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机笔”时代你还会写字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