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考研辅导教师李永乐拿着麦克风在山东省济南市一个篮球场内进行了有关考研“秘籍”的演讲。看台上3000多名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为的是能顺利通过明年年初的研究生考试,继续求学生涯,缓解就业压力。
我国有句成语叫“有备无患”,考生们似乎对这句话情有独钟。他们认为,越早准备考研,考上的几率就越高,就业的压力或能推迟和缓解。
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林晓说,虽然近几年学历和就业情况有“倒挂”现象,比如本科生就业率比研究生就业率高,但一些知名单位的进入门槛就是研究生,若没有硕士学位,连初审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笔试、面试了。
据统计,最近几年,我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已从2008年的120万人增加到今年的176万人。“在学校,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要起来到自习室占座,晚了就没座位了。”一位准备参加明年研究生考试的大三学生说。
据一位考研培训机构的教师透露:“每年只有30%—40%的考生能够考上研究生。”据了解,2013年我国硕士生招生总规模为53.9万人,与报考的176万人相比,考录比在3∶1左右,也就是说,平均3个人中只有1个人能考上研究生,而这个比例近几年一直较为稳定。
另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数据报告》显示,就业问题带动考研热快速升温,2013年考研人数较2008年已增长了50%。超过半数的考生对考研专业是否对口并不是很在意,而更看重与就业紧密相关的学校名气等因素。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认为,目前考研热度不减的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而研究生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可以增加就业筹码。“就业对考研的影响肯定是第一位的,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用人评价体系是把学历高低作为指标,所以很多学生抱着人力资本投资的心态去读研,他们认为研究生毕业后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刘志业说。 (张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