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开学“豪装” 家长大呼伤不起
作者:张梦夕 朱海


    ■张梦夕 本报记者 朱海
  本月初开始,国内各大高校逐渐开始新生报到,又一拨大学新生揣着、背着、穿着各类崭新装备入学。南昌市民王先生说,看到女儿列出的入学前“必备装备”时,他大呼伤不起,因为清单上足足有32项,得花费他近半年的工资。记者了解到,在大学新生入学前,其装备基本都是万元的起步价。
  “我自己已经列了20多项,可后来老爸老妈加上外婆他们又添加了十几项。”8月31日,江西师范大学2013届新生王子蕊无奈地告诉记者,当她看到写得满满的入学清单时,自己也吓了一跳。
  今年高考,王子蕊以超出一本线12分的成绩考进了江西师范大学。作为家里第一个考上一本院校的孩子,王子蕊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姑姑都纷纷送上了祝贺礼品。“苹果手机是爷爷送的,数码相机是外婆送的,阿姨送了手表,姑姑则送了一套化妆品……”
  尽管不少装备都是亲戚送的,但是爸爸妈妈帮王子蕊置办必需品还是花了上万元。“加上学费、生活费,这次入学花销真的是非常大。”王子蕊对记者说,看到这些装备,她也很心疼,毕竟这些装备顶得上父母好几个月的工资了。可不仅仅是她,她身边的同学、朋友也都和她一样,都在为装备努力奋斗。
  当张露收到西安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她的笔记本电脑也同时抵达家门。“高中三年为了复习高考,孩子几乎就没有碰过电脑,这电脑是为了奖励她买的。”张父告诉记者,这款东芝笔记本花了将近8000元。“她学的专业是印刷产品,到时候肯定要用上电脑的。”张父说,“这属于教育投资。”据悉,目前张露的开学装备已经接近两万元。“等到了西安,再给她买一套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还需要1500元左右。”张父对记者说,其实,他们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两口子加起来一个月大概就7000多元收入,孩子的开学,几乎花掉了一个人的半年工资。张父笑道:“痛并快乐着,只是希望孩子高兴,而且以后能有个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观点

坚持经济原则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 熊时升

  整个社会要提倡勤俭之风,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小学生中进行这样的教育。大学生要明白,所谓高端的笔记本等装备,应该为了学业而配置,而不是为了盲目的从众和攀比。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所需的设备才是正确的。学生并非劳动者,需要家长以及社会的帮助才能完成学业,所以,购置开学装备还是要坚持经济原则。
  学校的机房、图书馆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除了部分电子信息专业,大部分学生在高校一年级都学习公共课程,不需要配备多齐全的数码产品,更需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制定适合自身的规划。

合适规划装备
南昌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教师 王永辉

  新生入学必备物品在各高校都不尽相同,新生和家长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准备行李物品。学生根据录取通知书中的介绍和引导,通过QQ群、网站等方式联系学长学姐,结合他们的经验去准备。
  大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新生入学后应当勤勉学习,在生活上注意节约,体谅家长辛劳。新生第一个月的花费往往比较多,但手机、电脑、游戏机等物品可根据家庭的实际状况购买,没有必要一次性集中消费,也无需把所有必需品都配置得十分高档。特别是一些电子产品,不必这么早就装备。只有做到勤俭节约、合适规划,才是大学生真正的“黄金装备”。

不能无限满足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喻玲

  大学生群体尚未经济独立,他们的理财能力尚未成熟,如果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甚至助长孩子的奢侈消费,极有可能让孩子养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国外的孩子年满十八周岁后,就要自己赚取生活费了,学费也要他们自己去大学申请,因为家长会从小就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意识。社会性的贫富差距自然也会代际传递,投射到大学校园里,这是无法避免的客观现实,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整个大学时代,不论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向孩子输入正确的财富观,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自卑,富裕家庭的孩子不炫富、不攀比,让自强自立成为他们心中共同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话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开学“豪装” 家长大呼伤不起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