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自主品牌尚待“五子登科”
作者:伊吾


    ■伊吾
  今年前7个月,车市表现出了3年来未见的两位数增幅,但自主品牌却遭遇滑铁卢。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统计数据表明,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总销量仅为43.55万辆,市场份额仅为35.2%,占有率比上月下降2.34个百分点,为2009年以来最低点。
  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也呈下降趋势,7月仅为7.99万辆,比上月下降5.4%,比上年同期下降11.6%。诸多自主品牌中,仅长城一家进入前十俱乐部。
  面对市场增长局面,自主品牌迎来的为何是一片惨淡?
  除开市场因素,产品定位是重要原因。
  消费者选车,一般考虑的是五个方面,价格、质量、外观、安全性以及使用成本。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也不例外。在这五个方面之中,自主品牌不能说竞争力全无,但仔细分析一下,却点点都有死穴。
  比如价格,曾被自主品牌倚为撒手锏,但是这个法宝虽能抢得一部分市场,但自杀性更强。
  价格包括销售价格以及售后使用成本,是目前自主品牌最拿得出手、跟合资以至进口车掰一掰手腕的两大法宝。但这个法宝法力有限,具有强大的自杀伤力。便宜,对于买车的消费者来说,肯定有诱惑。但是车卖出去了,企业没挣着钱,为的是赔本赚吆喝?引申一步说,没赚着钱的企业,拿什么去保障优良的售后服务?没赚到钱,如何更好地进行后续的产品开发?
  当然,有些自主品牌有地方政府补贴,但是习惯了拿政府补贴、靠低价邀宠的产品,一旦失去保护,真正跻身未来厮杀激烈的市场,又靠什么生存?
  随着合资产品平台化战略的逐步到位,混线生产使得合资产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下调,过去偏高的产品价格也有了进一步下探的可能。对于自主品牌,能做的就是进一步调低价格以为应对。
  但是,进一步调低价格暴露出一个问题,原材料价格成本一定,降价必然带来材料选择的难题。面对这样的难题,有些企业的选择只会是用有可能锈蚀的劣质钢板。而这样的产品上市,引来的必将是高返修率、负面口碑以致后续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名师设计的水土不服以至上下游配套的不完备,同样让自主品牌发展面临困境。
  对于汽车产品,开创时期走出去引进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主品牌外观设计方面,大多走的就是这样的路数。从外观上说,自主品牌车型外观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深究下去,都有隐忧。
  隐忧在于自主品牌外观分为两大门派:一是借力打力派,说白了就是模仿甚至抄袭。常有把自主品牌车型换个标当进口豪车的事发生,原因就在这儿。还有一派是西天取经派,国外名师设计,据说糅合了中国元素,拿出来当然也不缺乏亮点,但是不是真正符合中国人口味,只有市场知道了。
  即便市场认可,但车的外观不是一辆车的核心本质。自主品牌当中,曾有A00和A0级车请国外三大设计师设计车型,看上去果然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这样的高端大气带来的却不是对于自主品牌价格天花板的突破,而依然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不足。原因何在?
  是因为产品品质竞争力不足,带来了进一步的价格让利。这样的让利,就连取来的“真经”光彩,大师的设计之光,亦一并被泯灭了。究其原因,是不具备该有的内涵。而这样的结果,与开发方向有关。
  长期以来,自主品牌逆向开发带来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土不服是问题,上下游配套,尤其是零配件配套问题也很突出。所以,调整开发方向,着重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安全性,以产品的核心品质赢得市场,辅以设计手段,价格利器,该是赢得市场的正确思路。对于更多的自主品牌企业,是个必要选择。
  前不久,安徽奇瑞汽车公司推出了艾瑞泽7,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正向造车。奇瑞借此也完成平台自主化。也许,这是十年市场磨砺之后,奇瑞终于思考清楚的一个发展方向。而借助这个正向开发平台,首先解决了产品的核心品质安全性能等,与之同时带来的变化,是自主的内饰外观设计。从纵深角度看,上下游配套的合理化,也必然带来产品价格优势的最大化。
  研发方向的调整为自主品牌价格、品质、安全性、外观以及售后成本等创造优势提供了可能。进一步说,这“五子登科”为自主品牌提供了一个追上合资产品以至进口产品的基础。
  基础打好,才有了追上的前提;唯有追上,才有超越可能。
    
  编后 自8月9日起,本刊以“自主品牌六十年”为题,连续刊发了一组述评文章,期待对自主品牌产销市场有所梳理,进而探寻到问题所在,并进一步寻求自主品牌发展的良性之路。三十年改革开放之路,三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合资换技术,其中,中国自主品牌由觉醒到萌芽到破土,在合资以及进口豪车的夹缝中,步步艰辛,却也充满希望地成长起来。作为媒体,感佩之余,我们期待能以我们的第三方观察视角,去为自主品牌发现问题,提出理性建设性的意见。至本期为止,系列文章暂告一段落。之后,我们仍将对自主品牌发展话题保持全方位的关注。
  添一份扶持之力,让自主品牌的明天会更好。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自主品牌尚待“五子登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