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广州荔湾区在该市率先推行医疗联合体就医模式
各级医院结盟为患者“量身定治”
作者:黄劼


    ■本报记者 黄劼
  社区医院难以治疗的患者可及时“上转”到三级医院,病情稳定后可“下转”到社区康复治疗,一种可以根据病情轻重、在不同等级医院进行转移的医疗模式目前正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实行。据悉,这种由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分工合理、资源共享、互为补充的一体化医疗联合体已全面启动并运行,“社区医院患者门可罗雀,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的状态在荔湾区由此得到改观。

纵向整合资源

  广州市荔湾区位于市区西部,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之一。针对老城区人口密集、医疗资源有限、群众反映就医难等问题,今年6月,荔湾区建立起广州市首个医疗联合体,区内三甲、二甲、社区医院联手打造一条专属“绿色通道”,让患者可以享受就医“一条龙”服务,各级医院于9月1日正式签署医联体协议。
  据介绍,签署医联体协议主要是将区内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建立由5家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和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三大医疗子网络。第一网络核心为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第二网络核心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市中医医院、第三网络核心为广州市慈善医院。
  荔湾区卫生局负责人介绍说,医联体的特色之一就是打造就医绿色通道,建立流程通畅的双向转诊机制。据记者了解,通过医联体转诊,在社区看病的居民可以直接转诊到对口的大型医院,社区医院可提供患者更详尽的健康资料,让二、三级医院更好地为患者“量身定治”。而在二、三级医院手术完的病友也可转回社区进行后续治疗。与此同时,二、三级医院也可将处于康复期的病人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以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情况,转诊费用在医保内解决。

名医下社区出诊

  今年6月以来,家住逢源街的张女士一家不再像以前那样,看病总要到大医院去,现在更愿意去离家不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来,由于建立了医联体,区里大医院的名医也定期到张女士家附近的社区医疗中心来出诊了。
  记者了解到,医联体试运行以来,荔湾区人民医院已与附近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派出了9名包括内科、中医科和儿科的副高级别医生轮班,到社区医院坐诊、带教、指导以及组织疑难病例讨论。荔湾区中医院也派出了8名专家名医到对口的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班,每周每个医生至少到社区医院坐诊一个半天,有的两个半天。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医联体还将探索建立二、三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支持机制;医联体内部检验、影像诊断资源共享机制;全科医生契约服务机制。

根据病情双向转诊

  记者从荔湾区卫生局了解到,自6月份医联体试运行以来,双向转诊向上一级医院转31人次,向下一级医院转15人次,到社区坐诊的专家共有1260人次,专家门诊约15350人次。
  华林街81岁的邓老太太,因“左下肢软组织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今年7月入住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区治疗。由于她肾功能情况较差,加上左下肢感染加重了肾脏负担,该中心医护人员虽然给予了积极抗感染及护肾治疗,但病情一直未见好转,肾功能受损情况进一步加重。经其家属同意,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当地的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双向转诊部提出上转申请,该医院双向转诊部收到申请后,立即安排住院病床,及时接转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邓老太太的左下肢感染得到了控制,病情由危转安。“不用自己考虑床位、医生,安心养病就好,医联体为患者‘量身定治’,确实为居民看病就诊提供了便利。”另一位患者谭女士对记者说。今年6月,她因“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在广医荔湾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经治疗后病情稳定,但尚未能下地行走,主诊医师申请“下转”,将其送至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区进行康复治疗,在中心治疗一段时间后康复出院。

医改探索获各方认可

  从医改的步骤来看,医改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发展医联体。在今年1月21日召开的2013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原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表示,从2013年开始,卫生部准备选择若干大中型城市,建设医疗联合体,以大型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和共同发展,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原卫生部部长陈竺也曾指出,医疗改革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上下联动、沟通,最好是一体化的构架,就是医联体。大医院要建立全科医学科,动员大医院医生能够沉下去。“患者们从医联体的实践中体验到就医的便利,而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也普遍对医联体的模式表示认可。目前来看,医联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解决。”广州市荔湾区卫生局局长顾湘说,医联体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的分工,让无序就医变有序就医,从而缓解医疗供需的错位、紧张局面,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不同等级医院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医改的目标——病有所医,各得其所。
  顾湘介绍,荔湾区卫生局下一步将探索采用医联体内购买医院服务的方式,进一步鼓励医联体内二、三级医院积极参与医联体内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相关工作。区政府将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其中今年下半年经费已经落实,明年将设立专项工作经费。

●名词解释

医疗联合体

  医疗联合体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组成,成立医疗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患者在医联体的联盟内,可以享受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甲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三甲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出诊等优质诊疗服务。
  在管理体制方面,有关专家建议在医疗联合体层面建立理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从而既确保政府作为公立医院所有者的责权,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又使集团相对独立于政府,具有充分的微观管理自主权,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黄劼整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各级医院结盟为患者“量身定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