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银行服务切勿看人下菜碟
作者:周重耳


    ■周重耳
  修改密码等特殊业务必须由本人亲自办理,这几乎是所有银行的明文规定。
  然而,看似为储户资金安全着想的银行规定缘何得不到储户的认同呢?原因正在于银行服务人员冷漠的态度和缺乏人性味的话语。得知存款老人在注射,广东高州市某信用社工作人员反而要求“打针你就拔了针头过来”,这样的态度,即使警察对待犯罪嫌疑人恐怕都不曾有,更何况还是被银行口口声声称之为“上帝”的客户?而西安老人被120护送到银行门口后,工行人士还要求 “抬到柜台来”。如此只顾自身利益,丝毫不把客户现实情况放在眼里的服务,又有谁会认同?
  实际上,类似这种情况,银行并不是没有制度规定加以解决。2009年,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就发出通知,要求银行为老弱病残等特殊客户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上述涉事银行也承认,可以登门服务。但为什么银行却视这些规定形同虚设?
  与之相对比的是,银行服务在利益面前,却是趋之若鹜。以工行为例。2011年,工商银行广州番禺支行获知一位“重要”客户因病卧床在院,无法前往银行签署住房贷款业务相关的手续,该行个人贷款中心立即上门为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通知,工行拟在该校下沙校区为全体职工提供上门服务,帮助职工办理工行贵宾金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工行信使等业务。而对于银行VIP客户,一对一服务、上门服务更是司空见惯。
  显然,银行有没有相关制度并非能否提供上门服务的关卡,能否对客户一视同仁地开展服务才是问题的根本。银行以营利为目的自然不是错,但是这不代表银行可以唯利是图。如果银行只盯着优质客户和业务服务,而不考虑为普通客户提供人性化服务,必然使银行在经营理念上出现“残疾”症状——逐利时“腿长”,服务时“腿短”。而当银行人性化的服务越来越少时,客户也将离银行越来越远。
  因此,银行要真正视顾客为上帝,并竭力维护他们的利益。这就要求银行首先应彻底转换经营和服务理念,治愈逐利“腿长”、服务“腿短”的顽疾,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让银行服务不再看人下菜碟。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服务·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银行服务切勿看人下菜碟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